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重从三个主要方面来论述李健吾的话剧创作:以“人性”为中心的话剧主题、人物塑造及台词语言艺术、探索并实践话剧民族化的中西合璧的创作技法。李健吾把“人性”作为其话剧创作的主题,他的“人性论”是建立在深厚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的,作家的“人性论”以人物复杂交织的内心为对象,写出人物因社会环境的变动而造成的心灵矛盾与纠结;同时,它还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永恒的虚无人性;这种“人性”是最普遍的“人性”,不是单个人的“人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万物之灵长,“人性”是文学创作与批评应该投入更多关注的主题,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文学素材。在塑造人物方面,李健吾可谓精深细致,他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挖掘人物心理活动的优势,对话剧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开透视,具体技巧如下:一,通过语言与行动来展开人物的刻画;二,独语是极好的展示人物心理流动与转变的手法;三,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流动及转变的过程;四,在部分作品中,作家还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语言方面,李健吾话剧注意写出典型化人物的典型语言,而且还写出不同于他人语言的目的性语言,此外,李健吾还注意到方言的运用与因体裁分类导致的语言变化。李健吾对西方戏剧技巧的借鉴集中体现在对“三一律”、“佳构剧”技巧的借鉴与改造上,李健吾把西方戏剧重写实的理论与中国传统戏曲重写意的要求融合在一起,此外,还对戏剧的结构、语言等因素进行整合,使其话剧具有一种中西交融的审美趣味。在学习西方戏剧技巧的同时,李健吾一直在进行着实践话剧民族化的努力。在戏剧创作中,李健吾使用了意象与意境这两个中国古典文论首创的理论。此外,李健吾还写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李健吾话剧民族化的努力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事件场景的替换,诗词的引用,文本结构的调整,民俗、宗教、哲学等的思索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李健吾实践了一位忠诚的文学艺术家对舶来的形式所进行的民族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