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产量和纤维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anjiawen84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世界上纺织纤维的主要来源。现代纺织技术的变化需要高质量的纤维,提高棉花的产量和纤维的质量是棉花育种中的主要目标。陆地棉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约占世界棉花纤维产量的95%。研究陆地棉的遗传结构对提高纤维的产量和改良纤维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的研究表明陆地棉的产量和纤维性状是受多个基因控制和环境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具有复杂的遗传结构。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育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用基于连锁不平衡的关联分析为研究棉花产量和纤维性状的遗传结构提供了新的途径,它与基于连锁图谱的QT
其他文献
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县域为例,利用田间试验、农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从种植方式的生态功能、农田系统的能值、生态系统健康、经济等方面对该区的保护性农作制进行了生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最大的独立流行区。种植抗条锈病品种被广泛认为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最有效的生产措施。不过,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受品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措施的共同调控。不同类型小麦植株碳氮物质的积累、运转和再分配能力的差异决定了籽粒品质形成,同时生态逆境如高温对植株碳氮物质的供应及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及调控途径,对于深化小麦品质生理,促进小麦调优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离体穗培养条件下,以扬麦9号和豫麦34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
基于SAR卫星遥感技术,研发了海上溢油自动识别和预警业务化系统。系统基于SAR影像自适应阈值分割和分类器增强算法实现了油膜自动识别,并将溢油遥感识别与漂移预测预警有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