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景观作为园林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一定时间、地域的气候、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也是一个区域、城市等特色的载体。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不同的园林风格、设计手法、植物材料,为地域性园林植物景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备受关注与重视。现代城市园林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园林植物的推陈出新、新优植物的广泛应用,但由于部分植物的过渡推广和各城市之间的相互模仿,全国各地的植物景观日趋同化,区域及城市的特色难以得到展现。针对这种现象,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寻找和恢复植物景观地域性特色,提倡园林在自身的发展中应注重体现地区及城市的地域性特色。本文以地域性为切入点,选取昆明地区的园林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植物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文化、民俗等社会因素的分析,总结昆明的地域特征及其对植物景观形成的影响;通过对园林及植物景观演进历程的梳理,归纳昆明地区园林及植物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及其特点;通过对园林植物景观现状的调查、研究,从植物景观空间、植物群落及植物材料应用三个层面探讨昆明地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提炼昆明地区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并对植物景观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昆明地区的地域特征对其园林及植物景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昆明属北纬亚热带气候,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植被资源丰富、四时繁花不断,加上两千多年历史中多种文化、民俗的影响,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植物应用形式及植物文化。2、昆明地区的园林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生成期,唐、宋、元的发展期及明、清的成熟期,以“园苑”为园林的萌芽,先后出现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及公共园林。植物景观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自然山林、植被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许多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及古树名木都成为了当地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3、昆明地区的植物景观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植物资源、民俗文化等的影响之下,分别在植物景观空间、植物群落及植物材料上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在空间营造上,植物仍依附于山水、建筑等造园要素,起到装饰、美化作用,园林局部的空间形态及特点较明确;在群落配置上,以亚热带植物为主,多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乔—灌—草”结构为构建模式的群落出现频度较高,共有5种配置模式;在植物材料应用上以观花植物最多,其次为常绿植物和乡土植物,出现频度较高的有蔷薇科、木兰科、杜鹃花科、木犀科、棕榈科等的植物。4、昆明地区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有:(1)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常用园林植物有453种,隶属105科255属:(2)乡土植物尽现地方特色,如以山茶(滇山茶)作为云南省省花、昆明市市花,以及富有民俗文化植物的应用等;(3)植物花期凸显景观季相,多种观花植物开花早、花期长,不同植物的花期相互重叠,延长植物景观整体的观赏期。昆明地区的植物景观以常绿、乡土及观花植物的搭配营造“四季如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本土特色景观。但园林植物景观整体空间感弱;群落配置模式单一;相对于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仍有大量可应用到城市园林而未利用的植物,一些乡土植物及富有民俗文化的植物应用较少。本文通过对昆明地区植物景观地域性特色的分析、研究及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植物景观地域性特色的思考,为地域性植物景观、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