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脂肪高脂日粮诱发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j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已证实,高脂饮食是诱发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的重要环境因素,但不同脂肪在IRS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本实验拟通过给予大鼠相同脂肪含量、不同脂肪的饮食,分析猪油、豆油、氢化椰子油、乳脂4种不同脂肪的高脂日粮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趋势、胰岛素敏感性、脏器损伤、脂联素血清含量及其在脂肪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日粮,4个高脂组分别给予脂肪热量比相同的猪油、豆油、氢化椰子油、乳脂高脂日粮。喂养6周,每两周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胰岛素,根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 1/( FPG×FINS)评定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6周后取肝脏、胰腺、心脏做切片,观察肝脏、胰岛、冠状动脉的损伤情况,并取肾周脂肪测定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1.高脂组平均日饲料消耗量以氢化椰子油组最多、猪油组最少,实验末,乳脂组大鼠体重最高、猪油组最低;2.各组血糖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情况不同,第15天时豆油组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整个实验过程中高脂组血清TG均低于对照组,第15天时氢化椰子油组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末,乳脂组显著高于其它高脂组(P﹤0.05);4.高脂组血清HDL-c均呈下降趋势,从15天开始高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以豆油组下降幅度最大;5.各高脂组血清胰岛素呈上升趋势,但变化情况不同,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实验末,猪油组、乳脂组、豆油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各实验组ISI均呈下降趋势,但高脂组下降更快,29天时乳脂组已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末,猪油组、乳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没有明显差异;8.高脂组均出现肝细胞灶性坏死、局部炎细胞浸润、较多的空泡,但各组间无明显损伤差异;而各实验组均未发现胰岛、心脏冠状动脉的组织结构损伤;9.高脂组血清脂联素含量均下降,并以乳脂组下降最大,豆油组下降最小,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氢化椰子油组血清脂联素与HDL-c、TG、TC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84,p=0.021;r=0.768,p=0.026;r=0.949,p=0.0003),猪油组血清脂联素与血糖、体重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42,p=0.035;r=-0.721,p=0.044);10.高脂组肾周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四种高脂日粮诱发IRS大鼠模型的综合效果依次为乳脂、猪油、豆油、氢化椰子油;2.高乳脂摄入导致大鼠最高的血清甘油三酯、血糖及体重;3.高猪油摄入导致大鼠最高的血清胰岛素水平,最低的胰岛素敏感性,但该组能量摄入量最少、体重最低,该组的血清脂联素与血糖、体重呈负相关性;4.高豆油摄入导致大鼠最低的血清HDL-c、血糖,短期内能刺激胰岛素显著上升而后又下降;5.高氢化椰子油摄入,短期内能刺激TG显著下降而后又上升,该组的血清脂联素与HDL-c、TG、TC呈正相关性;6.高脂饮食在短时间内不会引起大鼠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显著升高;7.高脂饮食首先对大鼠肝脏造成损伤,表现为肝细胞灶性坏死、局部炎细胞浸润、出现较多的空泡,但短期内对胰岛和冠状动脉无明显损伤;8.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降低,但短时间内对大鼠肾周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每年的高三毕业班,总会有一些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地面对高考,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在高三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了解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案例一:心胸狭隘增压力    在我带的2006届高三毕业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某甲同学(女),在高一、高二期间一向以沉着、文静的表现令各科老师连连称赞,在班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目前困扰养猪业的一道世界性难题,研究表明PRRSV-GP5蛋白是PRRS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其编码基因ORF5是开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
摘 要: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注重中学生心理因素的开发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开发 中学生 心理因素 自主学习能力    从广义上讲,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都可以总称为心理因素。从狭义上讲,心理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组成。教育不仅应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更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开发。   
一、前言    目前,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传统学习方式仍存在,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的,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  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基
摘 要: 科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最佳 环境。教师要发挥科学实验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心设计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学课程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理论和实
“引入新课”是教师上课首先遇到的问题,好的“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地把他们带入课题内。“引入新课”时教师必须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发展水平、知识基础,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而定。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由复习旧课到引入新课    新知识的掌握运用常常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巩固与发展。教师可以抓住新旧知识
布鲁氏菌是典型的胞内感染菌,自然感染状态下,由于巨噬细胞表达高丰度的布鲁氏菌模式识别受体,所以成为布鲁氏菌感染的主要靶细胞。研究证明,布鲁氏菌侵入巨噬细胞后可通过抑
两极分化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造成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指出:“造成儿童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遗传智力,而在于家庭与学校的环境条件,只要提供了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因此我们要找出分化的原因,并尽可能地把分化降到最低。    一、问题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崭新的变革。但是在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