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中多光谱图像压缩的算法设计及FPGA实现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深空探测活动的开展,深空探测器中大量的数据传输需求与有限的信道容量之间的冲突亟待解决。为了在有限的信道容量下能够传输更多的信息,各个航天大国也都越来越重视空间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其中,多光谱图像由于其信息量大而成为空间数据压缩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多光谱图像压缩算法。在预处理阶段,本论文分析了多光谱图像的数据特点,将多光谱图像数据中存在的数据冗余分为两大类:空间冗余和谱间冗余,再针对每种冗余使用相应的预测模型消除数据相关性。改进了JPEG-LS(Lossless and near-lossless compression Standard of JPEG)的基于上下文的预测模型来处理空间冗余;为了处理谱间冗余,本论文开发了一种谱间预测模型。通过两种模型相结合,能够很好的消除多光谱图像中的空间冗余和谱间冗余。在编码阶段,本论文开发了一种“并行固定编码”,定义了九种固定的编码模式。该编码的特点是自适应性强,不经过复杂计算,而是采用查表的方式对预测误差进行编码。经测试,该编码方式有很高的编码效率和很好的速度性能。在数据处理阶段,本论文引入了数据流水,获得了8.89的加速比,极大地加快了数据压缩的过程。本课题提出的算法只使用少量的存储器就可以实现对多光谱图像数据的压缩,在实际应用当中,只需占用24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内部的BlockRAM,而不需引入片外存储器,可以减少机载设备的质量、体积和能耗。最后,本论文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了所提出的算法,并以美国陆地卫星的TM(Thematic Mapper)数据样本为压缩对象进行了测试。通过与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压缩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比JPEG好的无损压缩性能。
其他文献
虹膜识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识别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最后的识别效果,相对于比较成熟的识别算法而言,现在最大的瓶颈是图像的质量评价,所以在搭建虹膜识别系统的基础上
数字半色调技术是将连续调图像转换成有限灰度图像以便在输出灰度范围较小的设备上呈现的一门技术。比如二值或多值打印机只能输出两个或者若干个灰度级的图像,要将屏幕上显示
近年来通信网的主干部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接入网部分却变化很少。“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部分仍然是高速局域网和主干网之间的瓶颈。主干网光纤化带来的巨大的带宽资源使
本文围绕如何对入侵容忍系统进行分析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入侵容忍的基本理论以及入侵容忍系统的模型,提出改进的模型;分析了现在的入侵容忍的评价方法以及存在的缺点,提出了
开放系统往往由一组动态的人、硬件和软件主体组成,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来满足涉众的需求。然而,由于开放系统复杂性、其内部主体间的异构性、以及其运行环境的开放性和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快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数据的手段复杂多样,形成了多种格式的原始数据,同时这些空间信息资源也大多存在
P2P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P2P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使得参与交易的用户具有匿名性,而且他们在空间上是分散的,客户之间的交易不需
计算机学科实验课程作为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各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面应用将世界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网络科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网络的安全。如今,它己经成为国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
随着嵌入式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经不再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所谓物联网就是指在传统互联网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