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化疗药物伊立替康严重的肠毒性是其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如何预防化疗性腹泻的发生是国内外肿瘤临床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半夏泻心汤是中医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一个经典方剂,,临床研究显示其可有效预防伊立替康所致迟发型腹泻的发生。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党参、大枣、甘草七味药材组成,广泛用于消化道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药复方是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思维的具体表现,它是一组具有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等特点的典型复杂体系。中药复方通过君臣佐使各味药材之间的配伍组合,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被吸收入血,整体协同互济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揭示半夏泻心汤防治伊立替康所致迟发型腹泻的药效物质基础,本论文建立了一种液质联用(UPLC/Q-TOF-MSE)分析方法,并成功地运用该方法对半夏泻心汤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来源归属和定性鉴定,然后又运用该分析方法对半夏泻心汤的入血原型成分进行了检测;建立了一种HPLC-ESI-MS/MS分析方法,并运用该分析方法研究了半夏泻心汤对伊立替康在正常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概述了伊立替康导致迟发型腹泻的作用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性质,总结了近几年中医药防治伊立替康肠毒性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中化学成分定性研究根据文献,组建了半夏泻心汤七位组成药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党参、大枣、甘草的化学成分信息库。建立了半夏泻心汤液质联用(UPLC/Q-TOF-MSE)的分析方法,并成功运用该方法对半夏泻心汤化学成分的分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分子碎片峰、对照品信息和自建的七味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信息库,对主要色谱峰的来源进行了归属和鉴定,归属并鉴定了74个主要色谱峰,其中5个峰来源于党参,23个峰来源于甘草,31个峰来源于黄芩,4个峰来源于大枣,1个峰来源于半夏,7个峰来源于黄连;另外,有1个峰来源于甘草和黄芩,1个峰来源于干姜和黄芩,1个峰来源于大枣和黄连。鉴定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生物碱类、糖苷类等。本章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半夏泻心汤的化学组成,为半夏泻心汤防治伊立替康所致迟发型腹泻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半夏泻心汤入血移行成分初步研究采用已经建立的UPLC/Q-TOF-MSE分析方法对半夏泻心汤的入血移行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比较含药血浆、空白血浆、半夏泻心汤活性部位的质谱信息,发现了5个以原型入血的化合物:峰1(Zizybeoside Ⅱ, tR=2.78min),峰2(Apigenin6,8-di-C-glucoside, tR=3.19min),峰3(Magnoflorine, tR=3.38min),峰4(Liquiritigenin4’-O-apiosyl-O-glucoside, tR=4.86min);峰5(Isomer of licorice saponin J2, tR=15.92min)。其中峰1来源于大枣,峰2来源于黄芩,峰3来源于黄连,峰4和峰5均为来源于甘草的入血原型成分。第四部分半夏泻心汤对伊立替康及其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测定血浆中伊立替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SN-38和SN-38G含量的HPLC-ESI-MS/MS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研究半夏泻心汤对伊立替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SN-38和SN-38G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同单用伊立替康相比,半夏泻心汤和伊立替康合用组:伊立替康的Cmax显著增加(1.4倍,P<0.05); AUC0→t和AUCo-∞延长,t1/2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伊立替康的代谢产物SN-38的AUCo→t和AUC0→∞显著减少(1.4倍,P<0.05);Cmax减少,t1/2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伊立替康的代谢产物SN-38G的Cmax、t1/2、AUC0→t和AUCo→∞均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合用半夏泻心汤时伊立替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上述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不同,说明半夏泻心汤可以通过改变伊立替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效降低血浆中SN-38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伊立替康所致迟发型腹泻的作用而且同时增加伊立替康的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