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社会迈入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教育教学产生新一轮变革。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文化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信息化与智能化交织,知识经济的发展与驱动,使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就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诉求。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统一化、规模化等特点,不能满足师生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为此提供了契机。通过将AI导师引入教学,与教师构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迈入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教育教学产生新一轮变革。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文化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信息化与智能化交织,知识经济的发展与驱动,使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就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诉求。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统一化、规模化等特点,不能满足师生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为此提供了契机。通过将AI导师引入教学,与教师构成“AI导师+教师”的协同教学模式将有望彻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差异性的弊端,达成人人、人机多元互动,为美国的个性化教育注入新生力量。本研究将在阐明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兴起的现实背景的基础上,从四大模型和三大环境的应然状态分析到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三大阶段的实然状态分析,对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并选取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开发的ASSISTments作为案例进行“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以总结出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并据此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中小学“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渐进发展提供借鉴。研究主体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兴起的现实背景。从现实需求,个性化教育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诉求;路径探寻,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有效路径;技术驱动,美国AI导师的核心技术研发日趋成熟,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阐述其兴起的现实背景。第二部分借助PST理论从技术支持层面出发,主要分析了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模型。其中,领域模型精致了协同教学的知识地图,学生模型描绘了协同教学的学情画像,教学模型筛选了协同教学的教学策略,交互模型搭建了协同教学的交互桥梁。第三部分借助PST理论从社会交互层面出发,主要分析了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环境。其中,主体环境构建了“一体双导”的双师教学共同体,数据环境借助边缘设备完成了数据处理内循环,交互环境聚类人机交互层级构筑了智慧教学闭环。第四部分借助PST理论从教学设计层面出发,主要分析了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选取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的ASSISTments作为案例进行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总结阶段分析了“ASSISTments+教师”协同教学的全过程。其中,教学准备阶段落实了“目标-内容-学情”的三维分析,教学实施阶段开展了“引导-反馈-评估-干预”的精准教学,教学总结阶段完成了“教学-交互-技术”的综合评价。第五部分根据上述对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模型、环境和实施流程进行的细致分析,总结出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具体而言包括宏观层面的人机协同互惠化以及微观层面的教学支持智能化、教学数据显性化和教学效果显著化。第六部分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对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剖析,从人才培育层面、技术层面、伦理层面对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做进一步阐述,以为其渐进发展提供新思路,具体包括聚焦人才培育,从“智能素养”到“数智素养”;突破技术壁垒,从“主体连接”到“万物连接”;厘清伦理关系,从“人机协同”到“人机共生”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关注的核心。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明确了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学技能中的重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师范生该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培养过程有着诸多局限,因此培养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影响着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变化,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己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智能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革新,使人类社会面临着由“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智能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本主义教学范式开始取代文本主义教学范式成为教学领域的主流价值取向。其中,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使得其更容易受到智能时代价值理念的影响,这也成为其范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情感,立志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贡献力量的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凝聚民族魂魄重要途径,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目的。这一使命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内化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并能践行爱国主义行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
工作和家庭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并且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也与我们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息息相关。工作-家庭冲突是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在某些不相容的压力下产生的一种角色间冲突。在这种冲突下,工作(家庭)角色的参与会使得家庭(工作)角色的参与变得困难。工作-家庭冲突决策则是指在具体的工作-家庭冲突情境下,个体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权衡,并选择优先投入其中一种角色的过程。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内部因素,
2019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突变外部环境对学生学习毅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学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引导,另一方面,学生的内部因素亦不能忽视,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我控制、及时恢复的能力十分重要。学习毅力是学生在具有不利外部条件的背景下,克服阻碍,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具有坚强的学习毅力的学生能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为达到“救亡图存,启发民智”的教育作用,社会教育广受民国学者及政府的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办学实践,其中与社会教育思潮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所社会教育学校即是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作为教育部按照大学标准特设的专业化学院,肩负着“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研究社会教育学术”的伟大使命,为社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通过对该学院筹办背景、办学概况、办学特色
相关研究表明,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应用水平与教学能力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优劣,决定着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快慢,关乎着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好坏。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应用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升搭建了平台,更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以及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等注入了推力。而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培训开展的效果评估工作,则是主动适应教师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办好新时代下让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校际优质均衡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微观层面,既是实现城乡、区域,乃至全国范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突破点,也是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全体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区域义务教育在校际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凸显,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
自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家庭生育意愿持续低迷,其中“幼无所托”已成为首要的制约因素。为解决幼无所托的问题,国家提出“幼有所育”的指导方针,加快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上升成为刚性的民生需求,托育服务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民生领域的重点发展对象,托育服务的发展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公共问题。托育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逐渐取得社会共识,其从以前的家庭“私领域”逐步转向社会“公领域”。但
雅思贝尔斯认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应当包含三个彼此密不可分的内容: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创造性的文化生活(1)。对于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学者而言,生活是一切具体行为的承载方式,表达了其学术信仰和职业追求。巴黎大学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育人理念的古典大学,其卓越声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汇聚于此。学者同教会、王室以及城市当局关于学者特权的斗争和合作,促使巴黎学者社群兴起与发展,并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