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房包块和乳房疼痛。乳头溢液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病因的不同会影响到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患者的预后。因此我们对乳头溢液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目的在于探讨患者年龄、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乳头溢液的性状、是否合并乳房肿块、术前溢液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等临床因素与乳头溢液性疾病良、恶性的关系,为临床更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2月~2007年2月收治的所有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学分析年龄、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乳头溢液的性状、是否合并乳房肿块,术前溢液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情况等与乳头溢液性疾病良、恶性的关系。结果:收治共68例非妊娠哺乳期乳头溢液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4~82岁,平均46.3岁,首诊主要症状为乳头溢液,从发现到就诊的时间为1天~16年,平均23.5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本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了病人年龄、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乳头溢液的性状、是否合并乳房肿块、术前溢液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等临床因素与乳头溢液性疾病良、恶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单因素分析:年龄>50岁乳头溢液者患乳腺癌可能性明显高于≤50岁乳头溢液者(P<0、05);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的长短对乳头溢液性疾病病变性质的鉴别无明确临床意义(P>0、05);血性溢液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它性状溢液者(P<0、05);溢液伴乳房肿块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不伴乳房肿块者(P<0、001);术前溢液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对于乳头溢液性疾病良、恶性鉴别无明确临床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年龄>50岁、血性溢液、伴有乳房肿块是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1、年龄>50岁乳头溢液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50岁乳头溢液者。2、血性溢液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它性状溢液者。3、溢液伴乳房肿块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不伴乳房肿块者。4、年龄>50岁、血性溢液、伴有乳房肿块是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5、病人年龄、乳头溢液的性状、是否合并乳房肿块对鉴别溢液良、恶性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