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工,即劳动的划分,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力,也是许多思想家乐于研究的话题。古往今来,围绕分工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马克思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马克思看来,分工与劳动并存,分工与劳动是不可分离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人类的劳动分工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公元前4世纪就产生了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社会在发展,知识体系也不断得到更新,劳动分工理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变化而逐渐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部分。劳动分工理论的存在能够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研究劳动分工理论可以划分为三大流派,分别从交换、生产以及历史角度对劳动分工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其中,马克思提出的历史角度的劳动分工理论相比较而言说服力更强。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许多著作中阐述了劳动分工理论。第一,他们的劳动分工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国民经济学分工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代表作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以及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均能够说明这个事实。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国民经济学分工理论的批判中阐释劳动分工的内涵、本质、发展过程,特别是劳动分工与唯物史观理论的内在衔接及其与唯物史观一些基本范畴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分工理论内容及其基本逻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分工理论本身是唯物史观系统建构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劳动分工理论在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唯物史观是以某个历史为背景,结合当时经济生活来揭示政治、宗教、哲学以及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在当代,如何创新唯物史观的新视域,推进唯物史观与时代的不断结合,发挥唯物史观在新时期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期深入研究劳动分工理论对于推进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一,劳动分工是探索经济全球化本质的依据。经济全球化源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在整个世界的普及,这是资本被人们视为生产要素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的表现,同时也是资本全球化的一种表现。第二,劳动分工理论对于高科技的产生、发展以及知识生产力的蓬勃兴起具有重要的价值。当下高科技的产生,离不开劳动的分工以及发展,同时在高科技指导下,人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才能够结合在一起。第三,创新唯物史观理论梳理中仍然离不开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阐述。系统、深入地探索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始终是创新发展唯物史观理论的必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要加深对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缘起和特征的认识,新时期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新的劳动分工形态,对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内涵要有新的认识,这是我们创新唯物史观理论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