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SiO<,2>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和表征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过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 Mn=900000)为高分子组分,正硅酸乙酯(TEOS)和乙酸铜(Cu(OAc)2)为无机组分,将其分别在乙醇中溶解,再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将其混合得到前驱体。经过静电纺丝过程,得到了PVP/ Cu(OAc)2/TEOS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的形貌为规则的一维结构,直径约为1000 nm,直径分布均匀。并且PVP与Cu(OAc)2/TEOS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结合,使Cu(OAc)2/TEOS分子充分分散在PVP高分子链中,避免了聚集现象的出现。通过加热处理,得到了CuO/SiO2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直径在200-400nm之间,CuO粒径在20-30nm之间。在我们的实验中,由于一维纳米纤维极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积体积比,使其在催化领域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在多并苯及其衍生物材料(如并四苯、红荧烯、并五苯)中发生的单重态激子裂变过程成为有机电子学中研究的热门领域。激子的裂变过程是指在裂变材料中,一个受激发的单重态
本文主要运用酉介子模型来分析Y(4260)(J~(PC)=1--)→(3872)(J~(PC)=1++)+γ的电辐射衰变过程,酉介子模型(UMM)是由Nijmegen大学的物理团队创立的,介绍的是重夸克偶素粒子并
本文主要研究了共沉淀法和聚丙烯酰胺溶胶凝胶法制备Cu Bi2O4样品,及关于部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具体内容和结论如下:一、采用共沉淀法在15℃和25℃下制备出不同形貌的Cu
TiO_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TiO_2光催化剂带隙较宽(3.2eV),只能被波长比较短的紫外线激发,因此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而且,由于光激发产生的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导致光量子效率降低。为了克服这两个缺点,人们使用了多种手段对TiO_2进行改性,其中就包括贵金属修饰、半导体复合、染料敏化和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等手段。本论文主要研究纳米TiO_2和三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