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他曾把自己的文学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布莱顿硬糖》(1938)属于“天主教阶段”的小说。《布莱顿硬糖》中描写了三个不同的反英雄人物形象。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中犯了这样或那样的罪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致力于探讨他们的罪恶、信仰、赎罪、解脱等问题但同时关注人存在的精神意义。以往对《布莱顿硬糖》的研究局限在宗教主题和侦探题材的研究,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研究。而《布莱顿硬糖》中三位反英雄人物对作品至关重要,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体现了格林高度的人文主义关怀。本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文本中三位不同类型的反英雄主人公的人格结构与他们行为之间的关系,解读作者塑造三位反英雄人物背后的意图。论文首先简单介绍《布莱顿硬糖》并提出本文想解决的问题;回顾了自《布莱顿硬糖》问世以来中外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的评论并指出不足;进而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第二、第三、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别描述了三位不同的反英雄人物形象。第二章主要分析平基良心未泯却由环境所迫无情杀人,作为一个杀手却经常处于逃亡的困境。他的自我不受超我约束,最终害了别人也逼死了自己。第三章分析了艾达的正义完全出发于自身的享乐主义,她以中产阶级自身的优越感和所谓的“是非”为标准,盲目地以自己的标准拯救罗斯,却忽略了真正的“善恶”,实际害了罗斯。第四章围绕出身底层的罗斯展开。她深爱平基,是“恶”的另一面。她并不以“是非”标准判断平基。罗斯的超我遵循她最高的道德标准,坚持她严厉的善恶,高踞于中产阶级虚弱无聊的是与非之上。论文在结论部分指出格林在小说中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出三个性格复杂的生活在特定时期的反英雄,完全地展现出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在《布莱顿硬糖》中,主人公们的人格并不是很健全。因此,本论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主人公的行为与他们的人格结构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从人格结构的角度分析《布莱顿硬糖》,一方面可以为文本的分析提供新的角度,使读者对主人公的行为有新的认识,并且对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另一方面又探讨了如何保持平衡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给现代人启示,对当今社会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