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7促进抗CD19 CAR-T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免疫疗法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其靶向杀伤癌细胞,且副作用较小。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由于有明确的靶向性,已被证明是治疗癌症最有希望的免疫细胞。特别是靶向CD19的CAR-T细胞在治疗B系白血病和淋巴细胞瘤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但CAR-T细胞如何在体外进一步优化增殖效率及延长其体内持久性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磁珠与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artifici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是两种最常用于体外扩增刺激CAR-T细胞的方法,但两种方法培养出的CAR-T细胞各自的特点未见系统比较报道。此外,细胞因子白介素-7(IL-7)作为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关键组成部分,已被证明能够显著增强CAR-T细胞的记忆活性,但促进CAR-T细胞增殖及其具体机制还有待验证及进一步阐述。miRNAs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在T细胞活性和提高存活率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miRNA是否参与到IL-7对CAR-T细胞的激活暂未见报道。基于我们的前期研究以及文献调研,本课题提出以下科学问题:1)磁珠与aAPC刺激培养的抗CD19 CAR-T细胞是否具有相同增殖效率,细胞表型及记忆功能和耗竭性?2)IL-7是否能促进抗CD19 CAR-T细胞的增殖?3)寻找参与IL-7对抗CD19 CAR-T细胞调控的关键miRNA,并了解其具体调控机制。为了验证及阐明以上科学问题,本研究拟利用同一捐赠者(重复样本5-6)的外周血白细胞分别采用两种扩增方法(磁珠与aAPC)对piggyBac转座子酶电转构建的第三代CAR-T细胞的增殖效率、记忆表型及耗竭分子表达进行比较;将从IL-7细胞因子增强T细胞存活与稳态增殖的基础上,利用全转录组测序寻找IL-7调控CAR-T激活的关键miRNA与基因;进一步阐述IL-7通过增加miRNA-98-5p的表达诱导关键基因CDKN1A减少,从而影响下游蛋白CDKs/Cyclins表达水平,最终促进CAR-T细胞的存活与稳态增殖。本课题研究结果将优化piggyBac电转构建的抗CD19 CAR-T细胞的培养,并对CAR-T细胞的功能及活性调控分子机制做出阐述,为其能够更好的在临床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第一部分:利用电穿孔转染技术将构建的CD19 PiggyBac转座子与转座酶质粒转入T细胞体内进行修饰改造,并将CAR-T细胞与人工抗原提呈细胞CD19CD137LCD86CD64mIL-15-K562或抗 CD3/CD28 磁珠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共培养,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镜下观察两组CAR-T细胞生长状态与增殖情况。qPCR及琼脂糖凝胶实验验证aAPC在培养CAR-T细胞中的残留,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aAPC的GFP表达。在刺激的过程中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CD3,CD4,CD8分群情况,CAR标志myc的表达,CAR-T细胞的记忆亚群表达,及CAR-T细胞的耗竭情况。利用荧光素酶杀瘤实验检测CAR-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采用Elisa实验验证两种方法刺激的CAR-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电镜观察CAR-T细胞杀伤Raji肿瘤细胞,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验证CAR-T细胞杀伤肿瘤的机制。第二部分:同样利用电穿孔转染技术将构建的CD1 9PiggyBac转座子与转座酶质粒转入T细胞进行修饰改造,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抗CD3/CD28磁珠刺激扩增CAR-T细胞,分为两组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IL-7+IL-2+IL-21 VS IL-2+IL-21)。镜下观察两组CAR-T细胞生长状态与增殖情况。在刺激的过程中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CD3,CD4,CD8表达情况,CAR标志myc的表达,CAR-T细胞的记忆亚群表达,CAR-T细胞的耗竭分布。利用荧光素酶杀瘤实-验检测CAR-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采用Elisa实验验证两种方法刺激的CAR-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尾静脉注射NAMALWA肿瘤细胞构建NAMALWA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再次尾静脉注射两组1.8×107个CAR-T细胞与对照组T细胞。第三部分:利用第二部分相同方法刺激两组CAR-T细胞,提取两组CAR-T细胞的RNA,采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寻找有差异的mRNA与miRNA,扩大样本量,qPCR实验验证mRNA与miRNA的表达,筛选出显著高表达的目的mRNA与miRNA。利用GO与KEGG富集分析,选取与增殖相关的基因CDKN1A,通过WB检测下游增殖相关的标志:CDK2、CDK4、CyclinDl、CyclinE1,利用EdU与流式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周期。通过TargetScan与miRanda软件预测CDKN1A的相关miRNA,再转染相关miRNA的mimics与抑制剂,WB检测下游增殖相关的标志:CDK2、CDK4、CyclinD1、CyclinE1,利用EdU与流式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周期。[结果]第一部分:通过aAPC与抗CD3/CD28磁珠两种刺激扩增的方法,成功获得两组CAR-T细胞。aAPC刺激培养的CAR-T细胞生长状态比磁珠组扩增的更良好及增殖倍数更高,qPCR及琼脂糖凝胶实验验证aAPC在培养CAR-T细胞中没有存在残留,以及流式细胞术未观察到aAPC的GFP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aAPC刺激培养的CAR-T细胞能改变CD4+CAR/CD8+CAR-T细胞的比例,CD45RO+CAR-T记忆细胞亚群表达更多。qRT-PCR验证aAPC刺激培养的CAR-T细胞耗竭分子CTLA-4表达更低。体外杀瘤实验检测磁珠刺激培养的CAR-T细胞抗肿瘤效应更强,Elisa实验验证两组CAR-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无较大差异。WB验证CAR-T组显著增加STAT1、裂解-caspase 3和Bax的表达,而caspase 3的表达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第二部分:在磁珠刺激扩增CAR-T细胞的前提下,通过利用两组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进行共培养刺激,成功获得两组CAR-T细胞。IL-7刺激培养的CAR-T细胞生长状态比未加IL-7刺激扩增的更良好及增殖倍数更高,流式细胞术检测IL-7刺激培养的CAR-T细胞能改变CD4+CAR/CD8+CAR-T细胞的比例,记忆细胞亚群与耗竭分子表达无显著差异。体外杀瘤实验表明未加IL-7刺激培养的CAR-T细胞抗肿瘤效应更强,Elisa实验验证两组CAR-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无较大差异。而体内实验NAMALWA肿瘤异种移植瘤模型证明IL-7刺激培养的CAR-T细胞在后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第三部分: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有52个mRNA和8个miRNA具有显著差异。qPCR验证,我们发现CDKN1A、FAM110A、GPC1、KLHL29、TSN具有显著差异,其中KLHL29在IL-7组中上调,CDKN1A、FAM110A、GPC1、与TSN在IL-7组中下调,其中通过WB检测CDKN1A可能影响CAR-T细胞的增殖。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及qPCR验证,发现has-miR-320a-5p与has-miR-1973具有显著差异,在IL-7组中下调,但has-miR-98-5p在IL-7组中升高。模拟miR-98-5p与抑制miR-98-5p均会改变CDKN1A及下游相关增殖蛋白CDK2、CDK4、CyclinD1、CyclinE1的表达,流式周期检测发现IL-7会影响细胞周期S期的比例。同时发现IL-7也会影响T细胞的增殖。我们猜测IL-7可能通过miRNA下调CDKN1A的表达从而影响CAR-T细胞的增殖。[结论]1、与磁珠刺激CAR-T细胞相比较,aAPCs更能显著增强CAR-T细胞增殖,记忆表型表达更高和耗竭分子表达更低;aAPCs刺激的CAR-T细胞可通过激活细胞因子IFN-γ等及凋亡相关途径发挥体外抗肿瘤效应;在移植肿瘤小鼠模型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2、IL-7能促进CAR-T细胞增殖,与aAPCs刺激组的CAR-T细胞扩增倍数相比无显著差别,并能改变CD4+CAR/CD8+CAR-T细胞的比例,在体内实验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3、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及验证发现IL-7能通过介导miRNA-98-5p下调CDKN1A增殖基因表达从而影响CAR-T细胞的增殖。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对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的影响,探讨与近视性豹纹状眼底分级有关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课题组在拟云南地区建立高度近视健康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并将进行为期10年的跟踪观察,从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已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招募了 18-60岁无明显病理性改变的高度近视患者及中低度近视患者共307人。本研究从基线数据库中选取部分受试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行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空心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8年9月-2020年3月收入我院治疗的24例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把全部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n=12)应用DAA入路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联合内侧支撑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n=12)应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
第一部分3.0T磁共振腰骶神经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优选[目 的]探讨不同b值及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MPGs)对3.0T磁共振腰骶神经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优化成像参数。[方法]随机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选用不同b值(600s/mm2、800s/mm2)和不同MPGs(15、32)对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腰骶神经DTI扫描并建立纤维示踪成像。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 M检验进行统计
[目 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为我国女性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诱因。感染HPV患者中的大多数其感染病毒可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仅有少部分人群会持续感染,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
[目 的]癌胚抗原相关粘附分子1(CEACAM1)表达于血小板膜上,起负性调节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Ⅵ(GPVI)的作用。CEACAM1胞内段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s)可以抑制GPVI-FcRγ链复合物中FcRγ胞内段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s)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信号转导,但迄今对CEACAM1胞外段结构域在血小板功能调控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前期研究提示:胶原刺激血小板释放的基质
第一部分 血小板CEACAM5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目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脉完全或不完全性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脏猝死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快速且准确诊断ACS有助于有效临床决策和及时血运重建,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在心肌
[目 的]1.从云南绿升麻(C.foetida)根茎中提取、筛选出一种新的对巨噬细胞及其表达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具有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2.研究该化合物对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巨噬细胞中EMMPR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盲的首要原因,且DR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势必对个人、家庭、社会构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DR并揭示其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DR的患病形势不容乐观,有赶超发达国家的趋势。我国DR患病率存在地域差异,且具有农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死亡率、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每年因患肺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目前对于它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肺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对进行针对性地诊治有极大好处。区别于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域的肺癌高发情况,云南省东北部的肺癌高发表现出其自身特点,呈点状极为集中的分布,主要集中的地区是宣威和个旧两个地级市范围,尤其是宣威地区肺癌又是国内乃至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目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减小、骨组织微结构退化,继而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剧增的系统性骨病,其所致骨折为老年人致畸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全球OP患者约2亿余,平均每3秒便会新发一例OP所致骨折[2]。伴随老龄化加剧,OP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呈爆发式增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OP发病率高、危害巨大,发病机制却难以揭示,OP越发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难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