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不可复现。历史解释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历史的不断解释,人们才能逐步接近历史真实。2014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全面展开,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进入教育工作者们的视野。2018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历史解释最终确定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受到广大学者和中学历史教师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历史教学界的研究热点。历史解释作为学生建构历史的重要途径,既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作为支撑,同时又是学生历史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集中表现,能够综合展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更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立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除绪论和结语外,文章总共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意义。主要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等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策略。本章内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五个层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唯物史观的指引,实证意识的形成,表达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