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滴滴涕农药属于有机氯农药,主要有效成分是DDT。DDT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毒性、难降解、可在生物体内蓄积的特性,并可通过空气、水等介质在环境中传输并沉积,并长期在生态系统中累积。DDT可导致癌症,损害神经系统,引发免疫系统疾病、生殖紊乱以及干扰婴幼儿的正常发育,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滴滴涕农药中DDT的衍生物o,p’-DDT、p,p’-DDD、p,p’-DDE同样具有生物毒性。滴滴涕农药在1950年至1980年曾大规模用于我国农业生产,累计消耗量为43万吨,占国际用量的20%。2009年我国全面禁用滴滴涕后,全国现存废弃滴滴涕为2600-4500t,是目前亟待处理与处置的危险废物。
滴滴涕农药高温热处理特性研究,以DDTs为研究对象,就温度、停留时间、气氛含氧量、通气流量四个因素,利用高温管式炉进行实验,以期为研发废弃滴滴涕农药的高温热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由于原废弃滴滴涕农药中DDT占到DDTs总量的73.39%,所以DDT去除率的变化趋势可近似代表DDTs;DDT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空气流量和停留时间只对低温至中温段(600-900℃)的DDT去除率产生较大影响,并且在停留时间超过15min之后,去除率就会达到稳定;气氛含氧量对各温度段DDT的去除效果都带来影响,但影响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降低。DDT是残渣中的主要DDTs物质残留,p,p’-DDE是高温尾气中(≥1000℃)中的主要DDTs物质残留,并且除DDTs之外,在低温段(≤600℃)尾气中,有机物残留物多为烃类有机物;在中温段(700-900℃)尾气中以与DDTs结构相近的多环芳烃衍生物为主要有机残留;在高温段(1000-1200℃)尾气中则以单环芳烃和稠环芳烃的衍生物为主。
水泥窑共处置废弃滴滴涕试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处理废弃滴滴涕农药,在不需要改变水泥正常生产工况的条件下,DDT的焚毁去除率达到99.9999%以上。烟气各项排放指标均低于规定限值,尤其没有引起二恶英排放浓度的增加。同时,水泥窑共处置废弃滴滴涕农药的过程中,引入的氯元素未对水泥产品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认为水泥窑共处置对于废弃滴滴涕农药而言是有效、彻底、安全的处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