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经辅助内分泌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的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针对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32例经辅助内分泌或多线解救治疗后进展的,接受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治疗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接受依维莫司联合一种内分泌药物治疗,28例可评价疗效,其中无1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6例(21.4%)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18例(64.3%)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4例(14.3%)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22.4%,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 CBR)为42.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为7.0个月(95%CI,6.5-7.5个月),一线治疗获得ORR为28.6%,CBR为85.7%,mPFS为11.3个月,二线治疗获得ORR为25%,CBR为37.5%,mPFS为7.1个月,三线及以上治疗ORR为15.4%,CBR为23.1%,mPFS为5.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内脏转移及既往对内分泌治疗是否敏感影响患者的mPFS,其中,无内脏转移和有内脏患者获得的mPFS分别为11.3个月和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既往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和不敏感的患者获得的mPFS分别为8.3个月和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有无内脏转移及既往对内分泌治疗是否敏感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mPFS的获益不受不同的内分泌药物影响。该方案也可有效降低血清CEA、CA153、CA125的水平。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炎(93.3%)、咳嗽(53.3%)、乏力(40%)、间质性肺炎(26.7%)、转氨酶升高(26.7%)、皮疹(20%)、贫血(20%)、高血糖(16.7%)及高血脂(13.3%)等,以Ⅰ/Ⅱ级为主,Ⅲ/Ⅳ级较少。对于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6例患者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恢复,继续治疗;22例患者予药物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给予完全停药并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1.对于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延缓疾病进展,且疗效不受不同内分泌药物的影响,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多,ORR和CBR下降,mPFS也缩短。2.有无内脏转移和既往对内分泌治疗是否敏感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3.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可以降低血清CEA、CA153、CA125的水平 。4.联合依维莫司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容忽视,在往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依维莫司的安全管理,另外治疗时应权衡疗效和安全性,虽然减量后可耐受,但是否会影响治疗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