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手性吡咯烷及其多取代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与药物分子结构中,是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研究中的重要骨架片段,可用于一系列复杂分子的合成。在构建手性吡咯烷结构以及氨基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吡咯烷及其多取代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与药物分子结构中,是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研究中的重要骨架片段,可用于一系列复杂分子的合成。在构建手性吡咯烷结构以及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中,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或类似反应是最为便捷的途径之一,其中来源于甘氨酸的甲亚胺叶立德就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偶极子,可在1,3-偶极子反应与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等活化烯烃中合成各类多取代手性吡咯烷。为进一步拓展甘氨酸衍生的1,3-偶极子的应用价值,本文从设计新反应体系和固定化催化体系两个角度开展了银催化甘氨酸类1,3-偶极子的加成反应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烯烃两端为不同羰基取代的活性烯烃可用于合成多羰基取代的手性吡咯烷,但因其化学选择性难以控制而一直未有突破,本工作中经过大量的反应条件优化,成功利用Ag/DTBM-Segphos催化剂体系首次完成了该类双羰基烯烃与甲亚胺叶立德的独特的1,3-偶极[3+2]环加成反应。并且发现在该反应中,以高活性底物查尔酮为添加剂时更有利于提升银催化体系的化学选择性,以优异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8%ee)得到一系列具有四个手性中心的全取代吡咯烷类化合物,并且具有良好的收率和出色的对映选择性。(2)在固定化手性催化体系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创新性地发现可利用硅橡胶的溶胀性能和少量硅氢活性官能团可实现对银催化剂的原位反应-包覆固定化,成功地将手性银催化体系吸附在硅橡胶中而实现手性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反应结果表明固定在可溶胀性硅橡胶上的手性银催化体系可以重复用于MBH醋酸酯和双羰基活化烯烃这两类化合物参与的不对称1,3-偶极加成反应,如应用于双羰基烯烃与甲亚胺叶立德的独特的1,3-偶极[3+2]环加成反应,催化剂至少可以循环使用三次,而将其应用于银催化的甲亚胺叶立德与MBH醋酸酯的不对称串联偶联加成-消除反应,催化剂可以反复使用五次,相应的ee值和产率均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固定化手性催化剂的新策略。
其他文献
基于1993-2017年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中尺度涡追踪数据集,对到达中国近海陆架区两个研究区域--东海陆架区及南海北部陆架区中尺度涡进行路径分类、季节变化及物理特征参量
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又叫做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AS),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营养代谢病,其主要危害生长较快
为增强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实现技术能力提升与追赶,越来越多的后发企业寻求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获取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源。但由于后发跨国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来源国劣势
紫外光固化涂料节能环保,在未来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聚氨酯丙烯酸树脂(PUA)类涂料,综合性能优异,提高其固化速率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很多学者通过改性低聚物结构或合
本论文以Cn中全纯函数所构成的Fock空间为研究对象,其中参数m>0,1≤p
有机多孔聚合物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低密度骨架和较高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在气体吸附、催化、化学分离、药物负载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经超交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微孔,而采用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可制备介孔和大孔有机聚合物,在此基础上合成具有微孔、介孔和大孔尺寸的多级孔结构的微米级聚合物粒子在催化领域将具有良好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采用双重乳液模板法制备具有大孔和介孔结构的微米级聚合物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于2018年02月-2019年06月期间在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和针灸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6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适当卧床休息、腰部功能锻炼以及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止痛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
利用1951-2019年的再分析资料、海温资料、海洋热含量以及降水资料等,主要采用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印度夏季风与ENSO事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根据印度夏季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材料、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学科的重要观测工具之一,它能够在原子尺度开展晶体的结构研究。高分辨电子显微像(HRTEM)在成像时所能获得的分辨率很高,目前
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是影响黄瓜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吸取寄主的营养与寄主建立关系后破坏叶片内部组织结构,进而到达发病前的潜育阶段,叶片处于潜育阶段时病原与寄主共同生存。温室中的温度和结露时长等环境因子影响病菌进入潜育阶段后能否发病,因此在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过程中,探究环境因子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十分重要。本试验以黄瓜易感病品种‘长春蜜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