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如今,以多层铜/镍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池、电器元件、造船业等相关制造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多层铜/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拥有更广的适用性,本工作把非均匀分布的石墨烯薄膜作为增强相引入铜/镍界面间,旨在发挥石墨烯优异的力学性能,制备出性能良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本文采用电沉积和传统轧制工艺使石墨烯分散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研究了非均匀分布的石墨烯薄膜对铜/镍复合材料力学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以多层铜/镍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池、电器元件、造船业等相关制造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多层铜/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拥有更广的适用性,本工作把非均匀分布的石墨烯薄膜作为增强相引入铜/镍界面间,旨在发挥石墨烯优异的力学性能,制备出性能良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本文采用电沉积和传统轧制工艺使石墨烯分散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研究了非均匀分布的石墨烯薄膜对铜/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强化机理。并讨论了在不同层数比下,石墨烯薄膜对铜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热轧后石墨烯薄膜厚度对多层铜/镍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C轧制后,石墨烯薄膜多以颗粒或者链状分布在铜/镍界面间,有效阻碍了铜、镍元素相互不对称的扩散行为,大量减少了界面处柯肯达尔孔洞的形成,强化了界面结合;同时,当复合材料受轴向拉力时,非连续的石墨烯薄膜还可以有效承担部分载荷。结合剪切迟滞模型发现,石墨烯薄膜的厚度在约为4.12μm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98 MPa和44.3%,强韧化作用比较明显。(2)研究了多层铜/石墨烯/镍复合材料在20%-80%的冷轧压下率下的界面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升高,非均匀分布的石墨烯薄膜不断碎化并且弥散分布在铜/镍界面间。力学性能表明碎化的石墨烯薄膜依旧可以承担部分载荷,石墨烯薄膜厚度约4.12μm的复合材料在压下率20%-80%冷轧后,相对于铜/镍复合材料的强度分别提高了80 MPa、53 MPa、47 MPa和35 MPa。这是因为石墨烯薄膜随着压下率的增大而逐渐碎化,所以载荷传递强化的作用逐渐下降。(3)研究了不同层数比下(1:1、1:2、1:4)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表明,当层数比为1:1时,界面比较平直,石墨烯薄膜对铜基复合材料强韧化作用比较明显,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72 MPa和58.3%;层数比为1:2、1:4的复合材料在热轧后,界面出现弯曲、聚合的现象。不规则的界面在载荷作用下容易诱发微裂纹,造成界面结合强度变弱,从而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金属矿山向大型半自磨机流程的改变,大规格磨球的需求量随之加大,其综合性能越来越受到矿山客户的重视。深入研究磨球钢的组织转变,并以此为基础,开发适于大型半自磨机工况条件的大规格磨球产品,对于提高磨球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Formaster-II全自动相变膨胀仪测定10种磨球试验钢的马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建立了试验钢马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度与化学成分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并利用实验数
铌酸锂基光子生物芯片集生物培养和输运功能于一体,可快速、高效地实现对单细胞的操控、分类和检测分析。利用光波对含有微气泡、微颗粒等生物组分的混合生化微液滴进行非接触输运、导向和分离,即铌酸锂微液滴光操控,是铌酸锂基光子生物芯片所必须集成的一项基本功能。然而,现阶段该功能的集成化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基于铌酸锂衬底的PDMS微通道光刻、模塑和键合工艺有待优化;PDMS微通道内混合相流体中微气泡的光操控分离
群桩在液化土体中横向动力响应规律一直是岩土工程抗震领域关注的问题,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饱和砂土中群桩横向动力响应特性及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规律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开展小型电磁式振动台试验,采用FLAC3D建立非液化土和不同厚度饱和砂土中直群桩与斜群桩三维动力计算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此开展对于群桩横向动力响应特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
随着绿色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新型能源转换和储存装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氧还原反应以及氧析出反应是新型能源系统如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水的关键反应,高催化活性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成为优化新型能源系统重点。但现在已知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Pt,以及氧析出反应催化剂Ir,Ru等,具有成本高,储量少,难以大规模应用等问题。而且贵金属催化剂仅仅具有单一的催化活性,对于氧还原和氧析出的双功能催化活性的需
发光二极管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具有寿命长、节能环保、色彩丰富等一系列优点。从其被发明到现在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发光效率一直是研究者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随着LED的不断发展,获得更高效的LED成为研究者的诉求。目前,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较低的内量子效率(IQE)和较低的光提取效率(LEE)。为了获得更高的发光效率,研究者主要从提高其内量子效率和光提取效率进行研究。而蓝宝石图形衬底技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光电效率,低制备成本,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目光。但钙钛矿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使得电池器件不易在空气环境下制备,而且传统的TiO2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层的能级结构匹配度低,使得电子传输遇到较大能级势垒,同时TiO2有一定的光降解作用,将会促使钙钛矿层分解。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采用界面修饰的方法,在钙钛矿结晶过程中加入反溶剂,以修饰改善钙钛矿的成膜性,确定空气环境下制
近些年发展较成熟的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检测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领域。钙钛矿LEDs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然而,随着进一步深入研究,许多制约LED应用发展的问题纷至沓来。首先是稳定性,如红光钙钛矿量子点通常含有碘(I),在连续光照下并不稳定。其次是不同卤源钙钛矿的混合,此时会发生非常快的阴离子交换反应,荧光发生快速
SiC陶瓷因其高温强度高、耐磨性能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结构材料,然而其脆性大、抗振性能差等缺点降低了使用寿命。引入铝合金制备SiC/Al复合材料是提高SiC陶瓷的韧性,降低振动和噪音影响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熔渗Al-Ti-Si合金制备SiC/Al复合材料,研究了熔渗铝合金中Si含量以及熔渗温度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解释了熔渗机理,分析了阻尼性能。使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界面结构,揭示了界面对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联网连接设备爆发式增长,各种物联网接入技术不断涌现。应物联网远距离传输需求产生的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率广域网)接入技术,具有高覆盖、低功耗、广域连接等特点,包括LoRa(LongRange)、Sigfox等基于免授权频谱的接入技术以及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
水凝胶,是以水作为介质,将较为亲水的基团通过物理或化学交联而形成的网络交联聚合物。由于在网状结构内部的亲水基团能够吸收并锁定大量的水分子,因而其往往在具备较为良好的吸水能力的同时,仍能保持原本的三维网状结构。采用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后驱动自组装形成的小分子水凝胶,除具备水凝胶常规的特征外,在机械性能及降解性方面性能更加优异,在生物医学的药物递送、细胞培养以及组织工程等领域,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