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山核电站(下称秦山)是我国大陆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原型堆核电站,至今已经安全运行近18年。秦山的成功验证了我国商用堆核电机组的设计和管理水平。秦山的设备运行管理经历了从运行初期的摸索阶段到中期的以核安全文化为导向的管理提升阶段。这种设备运行管理模式的变化,带来了秦山核电机组业绩的不断提升。秦山在第九燃料循环、第十燃料循环实现了连续安全稳定运行448、469天的国内同期最好水平,机组WANO(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性能指标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但随着国内核电市场的变化,秦山的管理目标面临了新的挑战。秦山在企业纲领中明确了要成为中国核电运营管理的第一品牌的愿景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全面实现机组WANO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中值水平,部分指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公司开展了相应的管理改进工作,如严格预算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行人因工程研究、开展岗位培训分析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从一定层面解决了某些领域中的问题,但这些改进未能实现公司的既定目标。本文以秦山设备运行管理模式为研究重点,从公司运行业绩指标入手,通过国内外同行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技术手段的对比,分析了秦山在设备运行管理中的战略、组织机构、管理策略以及员工的思想认识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管理政策上秦山应该进行管理理念更新、实施战略分级管理和设备运行管理绩效考评的管理改进要求。在管理技能上提出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尽快采用设备可靠性管理技术(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并协同推进全员设备管理(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TPM)的协同解决管理方案。通过秦山在设备老化管理、技术更新改造等项目中的具体落实,获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