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发表于1977年,并于同年获得全国图书评论界小说奖。本文由小说中贯穿其间的神话入手,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出现的神话原型因素加以分析,并在此层面上对这部小说做一更为深入的阐释。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除引言和结论外分为四章。
第一章阐述了以弗莱和荣格的理论为代表的原型批评理论以及黑人社群和流传其间的黑人飞翔神话对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影响。在《所罗门之歌》中,贯穿着一个隐含在黑人社群的集体无意识之中的神话原型主线,那便是黑人御风飞翔的神话。
第二章通过对奶人南方之旅及其对于祖先所罗门飞翔神话探寻的分析,说明了奶人对于黑人社群文化传统的接受与回归。奶人从小生活在一个与黑人社群疏离的中产阶级家庭里,由于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对于黑人社群的文化传统是十分陌生的。在他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奶人开始逐渐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心灵上和精神上认同于祖先,认同于传统。
第三章通过对奶人的姑妈彼拉多的黑人母神原型的探究,说明了她对黑人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传承。彼拉多作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始终与家族的过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把它传递给奶人。彼拉多用高唱具有心灵震撼力的所罗门之歌来积极地对待生活,传递家族祖先所罗门飞翔的神话;她像一个领航员那样,不屈不挠地守护着本民族文化传统并引导其延续下去。在她的指引下,奶人最终走向黑人社群,寻回了祖先的文化传统和自己的文化身份。
第四章通过对小说中原型仪式加以分析,说明了黑人家族以及社群历史的传递对于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在黑人文化中,命名是神圣的仪式,名字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包含着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的隐喻,只有获得真实的姓名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归于祖先的传统。奶人的南方之旅使他丢弃掉家族谬误的姓氏“戴德”,寻回了祖先真姓“所罗门”,这一过程同样也是他寻回自我身份和回归于家族文化传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