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台风暴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等气候异常事件频发,对边缘海溶解有机物(DOM)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有关边缘海DOM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常态天气条件,缺乏极端事件对边缘海DOM源、汇格局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台湾海峡地处西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台风暴雨事件频发,水团运动、生物生产力与ENSO事件也有明确的关联,因此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场所。本论文以九龙江口-台湾海峡交界区和台湾海峡南部海域为研究区域,以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为分析表征手段,分别探讨了九龙江口-台湾海峡交界区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对2014年夏季台风“麦德姆”事件的响应、以及2015-2016年强ENSO事件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CDOM来源、分布及光谱特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麦德姆”台风引发的九龙江流域暴雨径流导致河口端CDOM丰度及其荧光组分强度显著增加,但由于河流-河口界面的去除过程以及潮汐作用的影响,这些流域的强信号并未在河口下游区域有明显的体现,总体上暴雨事件引起的河口羽流局限于近岸海域。(2)“麦德姆”台风过程对九龙江河口-海峡交界区的水团分布格局及其生态效应有显著影响,并进而影响了该区域CDOM的来源和组成特征。台风事件之后,交界区的温度、盐度表现为“三明治”式分布特征,即近岸为高温低盐的九龙江河口羽流,中间为上升流区,远岸表现为高温低盐的珠江羽流特征。与之对应,台风事件之后九龙江口羽流带来的陆源信号、上升流引发的水华所产生的自生源信号以及外来输入的珠江羽流信号是该区域CDOM的主要来源。由于台风之前现场自生源的贡献较大,导致台风之后河口-海峡交界区表层CDOM的平均丰度反而低于台风之前。(3)2015-2016年超强ENSO事件期间,珠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加,这导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水体中珠江冲淡水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2016年7月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珠江冲淡水的占比高达4.3%,远高于2010年6月(弱ENSO事件期间)的1.4%,和2014年7月(超强ENSO事件之前)的2.2%。与之对应,2016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表层CDOM的丰度也最高,为0.96m-1,高于2010年的0.69 m-1和2014年的0.90 m-1。(4)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水团表现为三端元混合特征,包括珠江羽流、南海表层水和南海深层水。伴随珠江羽流的增强,夏季来自调查海域南部的珠江羽流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CDOM的贡献从2010年的0.93%增加到2016年的32.7%,同时调查海域水体中来自现场生物活动、沉积物再悬浮等非物理混合过程贡献的CDOM比例从2010年、2014年的23.9%和25.8%降低到2016年的15.0%。(5)2015-2016年ENSO事件期间,汕头和东山沿岸上升流增强,台湾浅滩上升流减弱;同时,汕头和东山上升流区表层Chl-a的浓度在2016年的夏季表现最高,东山上升流海域表层Chl-a的浓度甚至高达8.22 μg/L,远高于2010年的1.60 μg/L和2014年的0.23 μg/L。与之对应,2016年夏季东山沿岸上升流海域CDOM中生物来源贡献较高,但2016年夏季东山沿岸上升流对CDOM的总体贡献(Aa280=0.33m-1)低于2014年(Δa280=0.7J-1)。2016年夏季汕头沿岸上升流海域CDOM丰度甚至低于调查海域的平均值,与远岸海域CDOM水平相当,显示不同上升流海域有机碳循环过程对ENSO事件的响应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