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文坛中,张炜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文本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认为他的小说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张炜以传统文化为本源,试图为现代人的精神归宿提供一条具有古典意味的路径。然而,这条路径终因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离得太远,而不能如其所愿。 张炜小说的传统文化情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张炜小说所展示出的畏天与崇尚自然的倾向、和合的文化精神和当代的生态意识就是得自于“天人合一”的启示和领悟。这种启示和领悟整合着他对农业文明的眷恋、对传统的“士”心态的赞同和对传统理想人格的追求。第二,社会历史与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历史进步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失衡中,张炜走向对农业文明的坚守。对土地的执着、对家族思想的继承、对感情道德化的美化都深深地说明张炜对农业文明的眷恋与依恋。第三,作为一个酷爱自然、眷恋农业文明的当代知识分子,张炜一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政治;另一方面,他的心灵又为此承受着特有的苦痛和矛盾,并且不得不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中寻求超越与自救。小说人物所展示出的田园归依的隐士心态、家园意识以及忧患意识和矛盾心态,与传统的“士”文化心态不谋而合。第四,张炜对传统文明的异乎寻常的迷恋,使他所崇尚的人格不自觉地打上传统理想人格的烙印。他所塑造的人物既体现了儒家的显性理想人格,又隐含了道家的隐性理想人格。 张炜及其小说所归属的文化形态,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的重复与阐释,而是借此引导他人,垂范民众,这对于在物欲与金钱中挣扎的现代人有重要意义。然而,古代与现代相差巨大,再用旧瓶装新酒已不能尽人意。尤其是张炜对工业文明的警示与抗议过于强烈,不免呈现出“保守”倾向。所以从整体意义上来看,张炜所奏响的只是一曲美妙动人的田园插曲,因与时代步伐相差太远而不能成为激励时代的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