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思想道德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是把高校学生作为对象的教育。在高校育人过程中,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首要位置。首先,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渊源及其内涵,在其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如具有正确导向大学生成人成才,有效实现高校育人历史使命,深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总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逐步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趋于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不断壮大。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教育,而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和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了解、掌握大学生心理规律,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这部分从因材施教,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以人为本,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以及以行助教,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三方面加以阐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特点实证分析及其心理规律初步探究。首先,概括了心理规律内涵。其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大学生认知特点、大学生情感特点、大学生行为特点。第三是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探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目标的心理学建构,如人本主义教育观视域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积极心理学教育观视域下,大学生积极人格建构、自我同一性教育观视域下,大学生独立人格建构。第四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特点实证分析及其心理规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具备健康人格的、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提升大学生对其认同感、提升大学生对其产生情感共鸣和提升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