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005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要素的高质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由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通过投入大量农业生产要素来促进农作物产量增长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己经不符合当前农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我国今后的农业生产应致力于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着重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经济效益,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本文以黑龙江省52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黑龙江省52个县域2005-2020年的农业生产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以农业从业人员数、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和农用塑料薄膜施用量作为投入指标,以农业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作为产出指标,建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法等分析方法,分别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提取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技术利用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农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状况等角度剖析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因素。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率进行测算,分析农业生产要素利用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选取有效灌溉面积、生产要素投入情况、农业规模化状况、财政支农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要素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外生性具体因素,从而为提升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相对静态视角,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各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好,各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差较大,呈现出西部和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南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空间特征,黑龙江省县域在2005-2015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逐渐上升,但2020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庆安县、安达市和肇东市16年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林口县、克东县、泰来县、绥滨县和兰西县16年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下,拜泉县16年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低,16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仅为0.5986。(2)基于动态视角,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黑龙江省各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利用水平和资源配置状况对黑龙江省各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一定的阻滞作用。从时间跨度来看,2005-2020年间,黑龙江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6.3%,整体波动较大,黑龙江省县域技术效率在2005-2020年间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在2005-2020年间呈现上升趋势,意味着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含量在逐步提高,但技术利用水平较低,黑龙江省县域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2005-2020年间呈现降低趋势,整体波动较小。从各县域的表现来看,黑龙江省52个县域除林甸县、庆安县和海伦市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上升趋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的是饶河县,增长率为17.8%,技术进步指数除庆安县和海伦市外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指数最高的是饶河县和嫩江市,增长率为16.6%。(3)基于2020年各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通过投影分析得出在农业生产要素利用方面,黑龙江省各县域劳动力和农业机械投入冗余、有效利用率低下是造成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基于2005-2020年各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选取7个影响因素,通过Tobit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外生性直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得出,有效灌溉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等方面因素均对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单位耕地农机动力投入量和财政支农力度等方面因素制约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各影响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排名为:人均耕地面积>人均GDP>单位耕地农机动力投入量>城镇化率>财政支农力度>有效灌溉面积>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最深,人均耕地面积每增加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提高0.327%。
其他文献
土壤镉污染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会造成粮食减产和降低农产品品质。生物炭因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低分子有机酸是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会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影响重金属的迁移性。活性基团较多的低分子有机酸也常用于生物炭改性,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鉴于低分子有机酸对镉和生物炭双重作用,土壤含有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必然会对生物炭的吸附及重金属的钝化效
学位
电力负荷预测是指对历史电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并找出社会、经济、自然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内部关联及发展规律,并根据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结果,对未来的电力负做出估计和预测,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电力系统需求。但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神经网络方法逐渐成为电力负荷预测的热门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负荷预测的研究背景与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负荷预测的意义,讲述
学位
人口增长、气候灾害等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显。为了应对粮食安全危机,许多研究人员通过育种技术来提升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当前,先进分子育种技术需要依靠作物表型信息技术从海量的作物品种中筛选出优质、高产的作物样本。传统人工方式效率低下、标准不一,无法满足当前育种学对作物表型数据的需求,拖慢了育种进程,严重阻碍了新一代分子、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基于移动机器人技术的表型信息获取方法可以在作物
学位
耕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耕地进行多功能评估,并对其制约因子进行识别,是实现土地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耕地多功能评价有利于及时识别耕地生产、生态和景观功能、监测影响耕地功能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优化耕地资源生产、生态、景观功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方面综合保护,最终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处东北黑土区的黑
学位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的支柱能源和经济命脉,国家对电网安全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路实时监测对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有重要意义。截止2020年我国输电线路总长度已经达到114.2万千米,并且仍在逐年增加。电网需要准确的监测电力系统参数来保证电网安全,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其中弧垂信息是巡检工作的重要数据之一。目前电网中输电线路的运维大多仍由人工巡检来完成,时间成
学位
分别采用聚丙烯酸乳液、聚氨酯乳液、丁苯胶乳、丙烯酸共聚乳液4种类型的水性粘合剂制备了印刷相纸,研究了水性粘合剂类型对相纸光泽度、印刷均匀性以及影像保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丙烯酸共聚乳液粘合剂制备的印刷相纸具有合适的光泽度、印刷均匀无白点、影像保持率大于98%,达到了印刷机的影像级输出要求。
期刊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不仅决定当地区域电力资源能否稳定供给还可以避免由于变电站故障造成的高额经济损失,因此变电站巡检工作至关重要。常见的变电站巡检方式有人工巡检、无人机巡检以及机器人巡检。但无论人工还是无人机巡检方式,都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人工巡检方式劳动强度非常大,主要靠工作经验判断电力设备工作状态,易造成判断失误的情况。无人机巡检需要对变电站进行全方位的扫描,通过云端
学位
我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已拥有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等,并形成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已有四千多家A股上市公司。由于资本市场繁荣,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加上证监会愈发采用严格政策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特别处理(下文简称ST)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被实施ST的股票达到90只和110只,是以往年份两倍以上,被实施ST后,无论对上市公
学位
世界经济的发展,伴随的是人们对各种能源需求的增长,过度地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引发了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微电网作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着低能耗、低污染等优势。通过对微电网的开发和电能质量的优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分布式电源(如风力、光伏等)接入大电网,实现多能源系统对负荷的可靠供电。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既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同时也减少了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能最大程度实现绿色发
学位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的烟草种植和消耗常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烟草种植面积大,区域广,自然条件差距较大,烟农众多。但是,我国烟农普遍科学施肥观念匮乏,肥料施用习惯较差,导致化肥施用量过大;同时,各地测土施肥方案针对性不足,没有很好得适应各地不同条件的施肥方案。化肥的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化肥的过量施用还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