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耕地地力时空变化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渤海地区毗邻京津,位置特殊,近年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相应耕地被占用,面积减少,导致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万众关注的重点。同时,此地区中低产田较多,耕地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为了更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耕地的潜力,通过对原有地力等级与现在耕地状况进行宏观的对比和分析,提出改良利用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还能提高农用地的利用价值,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本文基于黄骅市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90年代测土配方施肥之后的地力评价相关数据,收集整理黄骅市的各种相关资料,系统的分析黄骅市在近几十年来的耕地地力各等级分布和面积的变化。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产生的图斑作为耕地地力评价的每一个评价单元;按照前期两次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土壤养分、土壤管理、障碍因素4大类10个指标,作为2010s黄骅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方法确定耕地肥力水平。结果表明:黄骅市耕地总体地力以中等为主,其中一级地20113.7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3.09%,各乡镇均有分布;二级地25401.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9.16%,各乡镇均有分布;三级地27082.5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1.09%;四级地12247.6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06%;五级地2264.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6%。  通过对比分析黄骅市80s、90s各级耕地地力的面积和分布变化,得出:黄骅市一级耕地面积大幅度上涨,增长近13倍,二、三、四、五耕地面积均减少,但是四、五级耕地面积减少的幅度小于二、三级耕地面积;从各级耕地面积分布来看,各级耕地分布更加广泛。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来看,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速效钾含量降低。  选取典型的三个乡镇,分别为黄骅镇(城镇用地为主)、滕庄子乡(农业用地为主)和羊三木乡(卫星城镇),分析其07年、09年、11年、13年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结果显示:黄骅镇近七年土壤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增加,土壤含盐量降低,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小;滕庄子乡和羊三木乡中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颔联增加,土壤含盐量降低,只有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这与复种指数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改变有很大关系。2015年重点监测三个乡镇15个点,分别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和最低,采样深度分为0-20cm,20-40cm,在实验室进行指标测量,用于验证前期耕地地力评价的成果,检验成果符合前期各耕地等级分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所产生的粪便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成为限制养殖业健康发展重要的因素。畜禽粪便的合理利用与处置对于解决养殖业的污染,保障畜禽养
针对华北设施番茄生产中氮素投入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质量下降、环境风险加剧、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以华北地区设施番茄生产典型区河北徐水县为研究基地,通过不施肥(CK)、单施化肥
吉林省的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在全国玉米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吉林种植面积和单产是增长,玉米上施肥量总量也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来农田肥料施用的不合理,产生了玉
2006年采用盆栽试验在低肥力土壤条件下,研究5种绿肥的养分积累规律和适宜翻压期;2007年在绿肥翻压的基础上种植盆栽棉花,研究不同绿肥、不同翻压量以及油葵与尿素配合对棉花氮素营养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绿肥养分积累及翻压期:豆科植物对氮素吸收能力较强,油菜和油葵在钾素吸收上表现出高效性,油菜对磷素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绿肥适宜翻压期:草木樨90d、沙打旺85d、毛苕子60d(刈割)、
秸秆还田是维持和培育地力的重要措施,是保持农业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手段。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及其对土壤氮固持与释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经济林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种植水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由于施肥和耕作管理措施不当,经济林和水稻生产过程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减轻经济林
微生物及土壤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循环、有机物质的形成和分解、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