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渤海地区毗邻京津,位置特殊,近年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相应耕地被占用,面积减少,导致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万众关注的重点。同时,此地区中低产田较多,耕地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为了更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耕地的潜力,通过对原有地力等级与现在耕地状况进行宏观的对比和分析,提出改良利用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还能提高农用地的利用价值,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本文基于黄骅市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90年代测土配方施肥之后的地力评价相关数据,收集整理黄骅市的各种相关资料,系统的分析黄骅市在近几十年来的耕地地力各等级分布和面积的变化。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产生的图斑作为耕地地力评价的每一个评价单元;按照前期两次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土壤养分、土壤管理、障碍因素4大类10个指标,作为2010s黄骅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方法确定耕地肥力水平。结果表明:黄骅市耕地总体地力以中等为主,其中一级地20113.7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3.09%,各乡镇均有分布;二级地25401.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9.16%,各乡镇均有分布;三级地27082.5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1.09%;四级地12247.6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06%;五级地2264.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6%。 通过对比分析黄骅市80s、90s各级耕地地力的面积和分布变化,得出:黄骅市一级耕地面积大幅度上涨,增长近13倍,二、三、四、五耕地面积均减少,但是四、五级耕地面积减少的幅度小于二、三级耕地面积;从各级耕地面积分布来看,各级耕地分布更加广泛。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来看,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速效钾含量降低。 选取典型的三个乡镇,分别为黄骅镇(城镇用地为主)、滕庄子乡(农业用地为主)和羊三木乡(卫星城镇),分析其07年、09年、11年、13年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结果显示:黄骅镇近七年土壤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增加,土壤含盐量降低,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小;滕庄子乡和羊三木乡中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颔联增加,土壤含盐量降低,只有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这与复种指数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改变有很大关系。2015年重点监测三个乡镇15个点,分别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和最低,采样深度分为0-20cm,20-40cm,在实验室进行指标测量,用于验证前期耕地地力评价的成果,检验成果符合前期各耕地等级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