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能源之后的世界:下一次全球城市转型》(第一部分)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报告原文选自《碳能源之后的世界:下一次全球城市转型》(Life After Carbon:The Next Global Transformation of Cities)一书的第一部分。该书由Peter Plastrik和John Cleveland共同编写,从介绍世界各地城市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进行的创新入手,详细介绍了气候创新实验室(Urban Climate Innovation Laboratories),提出了城市转型理念并且规划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道路。所选取的第一部分展示了创新实验室城市通过创新来寻求城市转型。该翻译项目将介绍世界各地一些城市创新、其实施的方式以及它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该翻译项目国内城市可以学习一些有用的城市转型经验。本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翻译报告的背景、意义以及结构。第二章是对源文本的介绍,包括对作者、源文本内容以及语言特点的介绍。第三章简要介绍本报告所采用的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主要介绍结构转换、单位转换、类别转换以及内部体系转换。此外本章还会通过具体例子来呈现该理论的应用。第四章阐述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一些抽象名词、名词短语以及定语的翻译,及其应对方法。第五章总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上行污名主要以阶层或者说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为特征,污名的施受双方社会地位具有相对差距,是自下而上的一个污名过程。新媒体的发展,为公众开辟了一个新的虚拟交往空间和文化场域,并因此催生出诸多新的文化现象。在自媒体环境下,个体的话语权逐渐得以实现与重视,在互联网较为自由开放的话语场域,形成了多元化的污名形态和模式。在社会现代化和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上行污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反映出一系列社会结构转型、社会资
在大众文化中,迷群文化一直是其中最具社会性的文化之一。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传统迷群文化中的单向迷恋关系逐渐转变为双向的利益互通关系,而随着粉丝话语权和选择权的不断提升,“脱粉”行为成为粉丝社群内常见的粉丝行为之一,其出现代表了以情感联结为基础的“迷”关系是可以被消解的。因此,本文希望能够梳理出“脱粉”行为的发生机制,通过以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以及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论为理论基础,尝试采
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隐喻的。政治话语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隐喻,学者对于政治隐喻的研究也与日俱增。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政治隐喻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集中于对国外政治语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以地方政府报告为研究的极少,特别是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研究。由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是民众了解重庆市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尝试在概念整合理论基础上融合积极隐喻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项目的原文节选自马修·沃克(Matthew Walker)所著的《我们为什么睡觉:解密睡眠和梦的力量》(Why We Sleep: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的第一至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睡眠的最基本的运作机制,包括生物钟,昼夜的影响,时差的原理,以及咖啡因褪黑素等物质如何影响睡眠。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有助于增进读者对睡眠的认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方正,形体复杂,对留学生来说难读、难认、难写,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而汉字中存在的多音字,成为学习者的一大困难。学习者在学习多音字的时候,容易发错音或者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多音字,或者不知道多音字不同读音所对应的意义。他们可能误解该多音字的意思,造成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上的错误,进而影响汉语水平的提高。多音字读错音、会错意还可能引起交际
《HSK标准教程6》是与HSK考试内容、形式及等级全方位对接,是引导将参加HSK考试及汉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有效学习汉语的重要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接受各类大纲的考察,因此,本文将《HSK标准教程6》的生词及语法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以下简称《课程大纲》)中六级的词汇及语法项目表进行对比,考察其与《课程大纲》六级内容的匹配情况。本文主要采取对比研究法,对《HSK标准教程6》的生词
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已逐渐成为各学科的热门研究方向,语言学家也对生态问题愈渐频繁关注。本研究针对“塑料海洋”的环境事实,选取25篇国内外权威网站如《经济学人》《人民日报》,CNN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对全球各地“塑料海洋”问题的报道为语料,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元功能与生态哲学观结合的理论框架,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主要借助及物性系统分析过程,从语言本体、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一生著述颇丰,其公认代表作《人生的枷锁》奠定了他伟大小说家的不朽地位。本书自1915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国内外读者和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并于1998年跻身20世纪百部英文小说之列。该书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凯里通过对自我的不断探寻,最终摆脱各种枷锁获得精神自由的故事。随着广大读者及批评家对其评价的提高,国内外对于该小说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纵观国内外,大多评论家都是围绕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
互文性概念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在互文性理论参照下,译文与原文本身就是一种互文关系。原文为前文本,译文则是它的生成文本。诗人译者进行创作时,之前翻译的文本成为前文本的一部分,则创作的文本成为翻译文本影响下的生成文本,翻译与创作也构成互文关系。本文借助费尔克劳对互文性的分类,对刘半农诗歌翻译进行外显互文性与成构互文性的分析。外显互文性指公开引用特定文本,主要分析原诗与译诗之间的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