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学生为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而开展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情感体验,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不同的体验就会形成不同的心理负担。那么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的现实状况如何?本文从作业心理负担的内部结构切入,围绕“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的现实状况”这一核心命题,具体探讨三个基本问题:作业心理负担的内部结构怎样?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的现状如何?基于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学校所在地域、家长的文化程度、学生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自编《初中生作业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达到较高的信效度;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波市X县6所公办初中36个班级的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X县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的消极情绪强于积极情绪,作业心理负担的内部结构不平衡。其中,学生对作业难度的积极情绪体验最强烈,而对作业量的消极情绪最强烈。男女性别影响初中生对作业负担的消极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女生对作业难度的消极情绪比男生强烈,男生对作业结果的消极情绪比女生强烈。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受就读年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初中生对作业负担的积极情绪呈现出“Λ”型曲线变化规律,八年级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积极情绪最强烈;另一方面,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的消极情绪强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强。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受学校地域的影响,县城学校的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积极情绪随着学校社会声誉度的提高而增强,而对作业结果的消极情绪随着学校社会声誉度的提高而减弱。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受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初中生的作业心理负担积极情绪随着爸爸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增强;作业心理负担消极情绪随着妈妈学历层次的提高呈现出“V”型曲线的变化规律,其中,研究生学历家长的子女作业心理负担消极情绪最强烈。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受学习成绩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积极情绪最强烈,成绩很差的学生消极情绪最强烈。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从可设计、可控制和可改变的角度看待初中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然后对关键因素进行设计、引导,促使这些因素向有利于减轻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方向发展。按此思路,本文尝试从优化作业难度和类型设计、改变学生评价制度、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方面进行讨论,提供相关的减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