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之一。但由于近代以来学术研究包括课程研究追求抽象化和概括化的科学话语,导致叙事话语在课程研究中遭到排斥和遗忘。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发现片面追求科学化的研究范式在课程实践中陷入了困境,导致课程研究中人的物化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使课程理论失去了对课程实践的吸引力。于是,在研究者们不断的反思与批判中,课程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变,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课程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课程意义,课程叙事研究开始走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简单的说,叙事就是“讲故事”,课程叙事就是“讲有关课程的故事”,而课程叙事研究是在“讲课程故事的基础上,表达对课程的理解、解释、反思及重构。”叙事研究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使课程研究从传统的建构抽象的课程理论回归到具体、生动的真实情境,从微观的真实情境中去理解复杂的课程意义。关注实践,“用事实说话”是课程叙事研究的显著特点。注重课程主体的个人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极富人文关怀是课程叙事研究的主要特色。强调反思和经验重组是课程叙事研究的核心思想。课程叙事研究通过对意义的重构和解读来反思与提高实践,来丰富和优化理论,从而提高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切合度与各自的良性发展。课程叙事研究是教师易于接受的研究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通过叙事研究也可提高课程实施的境界与质量。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课程叙事研究进行了论述。文章第一部分对“课程叙事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阐明了什么是课程叙事研究,包括课程叙事研究的内涵和特点。第二部分从理论渊源方面对“课程叙事研究”进行剖析,说明了课程叙事研究从哪里来。第三部分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现在为什么要进行课程叙事研究。第四部分在前述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怎样做课程叙事研究,从理论分析层面落实到实践操作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