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土壤Cd、Pb污染修复的难点问题,采用盆栽试验,以潮褐土和油菜为材料,运用土壤重金属形态连续分析技术,研究了四种有机酸EDTA、DTPA、半胱氨酸和水杨酸,对土壤Cd、Pb形态含量、油菜Cd、Pb吸收浓度及其产量的影响,提出了用有机酸调控潮褐土Cd、Pb污染的修复机制和途径。其主要结论如下: 1.随着DTPA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交换态Cd含量均增加且呈抛物线型的变化趋势,在摩尔比DTPA/Cd=2、DTPA添加量为70.00mg/kg时其含量最高,油菜Cd吸收浓度仅为对照的37%,油菜产量达到最大,为对照的7.13倍。,可选用DTPA作为Cd污染的抑制剂,在种植作物过程中,DTPA的最佳施用量为土壤Cd摩尔浓度的2倍;在农田休闲期间,DTPA的最佳施用量为土壤Cd摩尔浓度的3倍以上,转化为残留态Cd的量大幅度增加。 2.随着半胱氨酸添加量的增加,交换态Cd含量均增加,在摩尔比半胱氨酸/Cd=1/2时,交换态含量为对照的1.16倍,残留态含量达到最高,为对照的1.79倍,油菜Cd的吸收浓度降至最低,仅为对照的38.64%,油菜产量达到了最高,为对照的6.87倍。可选用半胱氨酸作为土壤Cd污染的抑制剂,半胱氨酸最佳施用量为土壤Cd摩尔浓度的0.5倍。 3.随着EDTA添加量的增加,土壤Cd的各种形态含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交换态Cd的含量均增加,但油菜Cd的吸收浓度均有所减低,油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然而并不随着EDTA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是呈现了“M”形的变化,不宜选用EDTA作为土壤Cd污染的修复剂。 4.随着水杨酸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交换态Cd的含量均有增加,但是变化规律不明显,添加水杨酸可增加土壤Cd由残留态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的强度,添加水杨酸开始将残留态转化为交换态,继而又形成了碳酸盐结合态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Cd在土壤中的潜在毒性。然而,油菜Cd吸收浓度与土壤Cd形态含量的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宜选用水杨酸土壤Cd污染的改良剂。 5.随着EDTA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b交换态含量均增加,呈现抛物线型的变化趋势。当摩尔比EDTA/Pb=1、EDTA添加量为564.20mg,/kg时,土壤Pb交换态含量最高,为对照的157.34倍,占土壤Pb总量的11.49%,油菜Pb吸收浓度达到最高,为对照的180.84倍。EDTA与生物改良结合,修复土壤Pb污染,可使生物改良效果提高180多倍。但此用量下油菜产量仅为对照的10.24%。选用EDTA作为土壤Pb污染的修复剂,与生物改良结合的最佳配合用量为土壤Pb摩尔浓度的1倍,但生物改良必须选用耐抗Pb污染的植物。 6.随着DTPA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b交换态含量显著增加,呈抛物线型的变化趋势,在摩尔比DTPA/Pb=4、DTPA添加量为3037.44mg/kg时其含量最高,为对照的690.38倍,而Pb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含量,在加入低量的DTPA后,其含量大幅度提高,随后随着DTPA添加量的增加,其含量的增加量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