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交互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在这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类新的网络技术应用层出不穷,遍及教育、商业等各个领域。以iPhone、iPad、笔记本等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流行,让各类网络交互技术的应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如火如荼,校本课程的发展也由最初的看中形式主义推行向重视本质要求改变,逐步体现了校本课程研发的科学性、有效性与规范性标准。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是每位学科教师的职责所在。本研究主要以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为方向,查阅了课题相关文献,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观察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教育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网络交互是当前信息技术的热点,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发现有真正信息技术含量的网络教学内容少之又少。为了适应新课改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认识,不断完善以信息交互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编程式体验新型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有效实施。秉持着这些理念笔者开发了《网络交互技术》校本课程,选取金华第二中学进行试验教学,根据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校的特色课程。课程的设计思路是讲授类似QQ、Web、E-MAIL等当前最具代表性的网络交互技术应用,将这些技术应用归纳总结形成一个体系,把C/S和B/S两种结构串起来,阐明它们之间的本质与统一。让学生体会技术本身的架构与特征,避免学生陷入技术细节的编程迷途中。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提出研究问题,明确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网络技术教学的研究现状,列举课程设计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根据对实验对象的调查分析和需求评估分析,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评价策略。第四部分是《网络交互技术》课程内容与实验项目设计,课程内容包含网络交互基础概述、通讯软件信息交互技术、Web服务器信息交互技术、Web客户端信息交互技术、POP3邮件接收信息交互技术五个方面,最后对校本课程的教学实验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为高中网络技术课堂教学提供借鉴。第五部分概括本文的研究结论与不足,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