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肝内胆管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和TNM分期分层分析研究目的: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IHCC患者的长期预后仍有待确定。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到2010年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I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有702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纳入本研究。其中,319例患者接受了解剖性肝切除术,383例患者接受了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肝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IHCC。肿瘤术后复发和患者总体生存是本研究的主要终点。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布之间差异的比较。应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影响IHCC患者术后复发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来减少组间差异引起的选择偏倚,第七版TNM分期用来确定解剖性肝切除或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获益人群。结果: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相比,解剖性肝切除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长期预后(5年复发率:71.6%vs.83.0%,p<0.001;5年总体生存率:34.7%vs.23.2%,p<0.001)。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配对后,两组均含有239例患者,接受解剖性肝切除治疗的患者仍然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5年复发率:73.1%vs.83.0%,p=0.006;5年总体生存率:33.5%vs.23.7%,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是总体生存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386和1.444)。分层分析显示,在TNM I期肿瘤≤5 cm,TNM II期伴有血管侵犯或者TNM II期以上伴有导管周围侵犯,局部肝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在长期预后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接受解剖性肝切除治疗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特别是对于TNM I期肿瘤>5 cm和TNM II期没有血管侵犯的IHCC患者。第二部分肝内胆管癌复发后再切除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背景: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常见。复发性IHCC的有效治疗方式仍然有待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复发IHCC患者接受再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5年到2013年接受根治性再切除术的72例肝内复发性I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肿瘤再复发率,复发后生存(Recurrence-to-death survival,RTDS)和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估计。组间分布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肿瘤再复发,RTD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接受再切除术治疗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18.1%和1.4%。再切除术后,1年,2年和3年肿瘤再复发率分别是53.2%,80.2%和92.6%;1年,2年和3年RTDS分别是82.9%,53.0%和35.3%;1年,3年和5年OS分别是97.2%,67.0%和41.9%。相比于初次手术后复发时间(Time to recurrence,TTR)≤1年的患者,TTR>1年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1年,2年和3年RTDS(92.5%,61.7%和46.6%vs.70.4%,42.2%和23.0%,P=0.022)。多因素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复发肿瘤直径>3 cm(风险比:2.346;95%可信区间:1.288-4.274),复发肿瘤多发(2.304;1.049-5.059),肝硬化(3.165;1.543-6.491)和TTR≤1年(1.872;1.055-3.324)是影响RTDS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TD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RTDS的评分系统。根据评分可以区分为三个亚组(0分,1分和≥2分),随着评分增加,再复发率升高,RTDS和OS降低。结论:再切除术治疗复发性IHCC是安全的,并且可以使部分病人获得长期预后。以影响RT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建立的评分系统可以很好的区分预后。第三部分肝内胆管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研究背景:肝切除术是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患者潜在可治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长期预后极差。目前,尚无关于IHCC患者术后10年以上真实生存情况的研究。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IHCC患者术后10年的真实生存情况及生存率,分析影响术后10年生存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存活10年以上I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到2006年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I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有251例IHCC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纳入本研究。术后肿瘤复发,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IHCC相关死亡和非IHCC相关死亡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本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复发和OS曲线。复发和IHCC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曲线通过竞争风险分析进行估计和绘制。通过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复发和IHCC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1例I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超过10年。5年,7年和10年OS分别为32.3%,22.3%和8.4%。IHCC相关死亡和复发的10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80.9%和85.7%。多因素竞争风险分析显示,除了癌胚抗原>10 U/ml,糖类抗原19-9>39U/ml,肿瘤多发,血管浸犯,淋巴结转移和局部肝外侵犯以外,肿瘤直径>5 cm是IHCC相关死亡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1.369,1.445)。存活超过10年的IHCC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时间更晚,伴有更低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更少的术中失血,肿瘤单发,直径较小,且无淋巴结转移和局部肝外侵犯。结论:I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长期生存是可能的,大约8.4%的IHCC患者术后OS有望超过10年。肿瘤直径是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术后经过10年无复发生存期,IHCC患者仍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I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长期随访是必要的,并且应该是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