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掺杂型有机长余辉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长余辉材料由于其超长的激发态寿命以及易于调控的光学性质,在生物成像、有机发光二极管、检测、信息存储和防伪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近年来的广泛关注,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策略应用于有机长余辉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尽管如此,其在光学性能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由于利用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有机长余辉材料的光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论文以分子掺杂为主要实验手段,设计与制备了一系列分子掺杂型有机长余辉材料,并针对有机长余辉的寿命、量子效率、发光颜色、发光持续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实现了高效率长寿命有机蓝光长余辉材料、敏化型有机长余辉材料以及发光持续时间超长的激基复合物有机长余辉材料,同时也对有机长余辉材料的应用进行了拓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由于分子间强的氢键作用可以有效的抑制非辐射跃迁过程,因此选择含有多个羧基且具有高三重态能级的有机小分子作为客体,具有多个氢键供体和受体位点的有机分子作为主体。通过水分子构建复杂的氢键网络,获得了一系列高效率长寿命的有机蓝光长余辉材料。性能最好的分子掺杂体系的余辉寿命达到了1.67 s,量子产率达到了46.1%,CIE坐标为(0.16,0.06),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优异结果。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主体向客体的能量传递过程,这种敏化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分子掺杂型有机长余辉材料的发光强度。基于有机蓝光长余辉材料的优异性能,将其应用于可用水喷墨打印的加密可擦写纸,防伪图案的保留时间甚至超过1个月,此方法简单、环保、低成本、且加密效果好,凸显了有机长余辉材料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2)在前章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双主体的方式极大的提升了有机蓝光长余辉材料的稳定性。并且根据有机长余辉的储能特性,以有机蓝光长余辉材料作为能量供体,选择能级匹配的有机发光材料作为能量受体。通过能量给体的三重激发态T1到能量受体的单重激发态S1的F(?)rster能量转移,制备了敏化型有机长余辉材料,实现了长余辉发光颜色的改变。而且由于能量给体表现为从360到560 nm的深蓝余辉发射,因此为实现更多其它发光颜色的有机长余辉材料提供了可能。(3)将强的给体分子分别掺入不同的强的受体分子中,通过光诱导产生了长寿命电荷分离态,获得了一系列发光持续时间超长的激基复合物有机长余辉材料。这些材料的发光持续时间短则数百秒,长则超过了2 h,说明受体分子对激基复合物有机长余辉材料的光物理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对于激基复合物有机长余辉材料体系中受体分子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本论文不仅深入探讨了分子掺杂型有机长余辉的发光机理,而且为进一步设计与制备高性能的有机长余辉材料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其他文献
快速冷却技术是TMCP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热轧板带钢快速冷却系统已经成功进行了工业化应用,在轧后钢板的组织性能控制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系列高品质节约型热轧板带材产品得到了研发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薄规格钢板而言,其对变形的约束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局部变形,最终将影响产品加工使用性能。本课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倾斜射流条件下的热轧板带钢高强度均匀化冷却换热机理和模型研究(514040
以某市政供水项目为案例,采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ETAP计算了主要工况下系统潮流,并对电机启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了电机启动对运行机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为改善启动造成的冲击压降可采取的措施,验证了电网解列时发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最终认为对较为复杂的系统,可采用ETAP仿真软件在设计阶段就对系统进行整体性地建模,录入相关参数,并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对重点关注部分进行计算。该仿真结果对工程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种生本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能力。本文主要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初步的学理解读。包括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含义解读和特点解读,为理解和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提供一些学理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比例的提高,出现各式各样的聚集性活动。然而,人群的高密度聚集行为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踩踏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准确感知人群密度,并在潜在风险发生前,快速制定疏散方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研究基于人群密度感知的疏散模型。人群密度感知网络对实时视频数据同步分析,生成的密度图作为疏散模型的输入,通过位置映射算法动态生成疏散场景中行人的初始化位置,疏散模型快速仿真疏散
近年来,复杂网络始终活跃在科研的各个领域。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复杂网络上传播源的定位问题。在现实世界中,许多现象都可以建模为传播源在复杂网络上的扩散,比如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上的谣言信息传播,肺结核等传染病在人际接触网络上的疾病传播等等。如果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传播源就有利于防止谣言信息和疾病的进一步扩散,因此,这是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工作。目前,针对传播源定位问题的研究根据
近年来,淡水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较为丰富的热带地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被认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拥有多种气候类型,整个流域地形复杂、水资源丰富,为各类真菌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淡水真菌展开了研究,报道了一些菌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该流域淡水真菌资源的了解,但许多菌种的分子数据和形态描述仍不全面。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湄公河
子囊菌黑腐皮壳属Valsa spp.是引起树木枝干溃疡病的重要病原菌,该类枝干病害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发生广泛,且防治难效果差。因此,尽快深入挖掘黑腐皮壳属不同致病种类的基因组信息并进行比对研究,将对其致病机理的解析具有重要价值,进而对抗病育种和药剂研发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对五个黑腐皮壳致病菌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比对分析,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测序获得三个较高质量的黑腐皮壳菌全基因组数据信息
随着现代养鹅业的发展,养殖模式开始往智能化、规模化转变。目前我国鹅养殖业存在设施落后,人工成本过高,产业化低下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优化工厂化养殖模式,改善养殖条件,促进养殖效益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基于养鹅业发展现状,设计了一套集自动称重与采食监测于一体的动态称重系统,本系统包括带卡位的饲喂器、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数据转换模块和终端机等。在采食检测上设计了一种适用本课题的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