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大田咸淡水交替沟灌后土壤盐分分布规律和作物对盐分的响应,本论文采取在相同的灌水下限、相同的灌水模式控制下,不同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得出咸淡水交替沟灌下的作物水分生产效率,为我国大田咸水和微咸水的利用提供一定的支持。试验设计3个处理和1个对照,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1.50g/L(低)、3.88g/L(中)、9.44.g·L<-1>(高)和0.56g·L<-1>(淡)。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沟剖面(沟顶、沟坡和沟底)土壤盐分和pn值累积情况发生了差异,淡水处理土壤盐分和pH值收获前与沟灌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处理都引起土壤盐分和pH值的累积,累积程度为高矿化度水>中矿化度水>低矿化度水;从玉米整个生育期看,淡水灌溉对沟剖面的土壤盐分起到一定的淋洗作用,因此增加淡水的淋洗是必须的;玉米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少,方差分析表明,与淡水(对照)处理相比,低矿化度水处理下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中矿化度水和高矿化度水处理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差异性显著;与传统灌溉相比,淡水处理土壤盐分和pH值在整个生育期基本无明显变化,低矿化度水处理土壤盐分和pH值有一定程度的累积,累积程度为:大水漫灌田>低矿化度水处理>淡水处理,低矿化度水处理下玉米株高、穗长、单粒重和千粒重虽然较淡水处理要小,但和传统的大水漫灌比起,穗长、单粒重和千粒重都分别增加16.3%、7.2%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