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亡征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89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理论异彩纷呈,尤其在治国理念方面,先秦诸子纷纷陈述自己的主张,国家的盛衰兴亡便成了先秦诸子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先秦时期儒、墨、道、法、杂五家的经典文献,以亡征为切入点,对各家关于亡征的相同论述与不同论述进行整理和探析。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先秦诸子对亡征的相同论述:民心问题是国家兴亡的首要问题,失民心者失天下是先秦诸子的共同认知;贤人是治国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国内无贤则国家危难;赏罚二柄作为实现政治统治的手段,在治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赏罚不当易造成民心不平,而使君主统治陷入危机;战争也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一旦与邻国关系失衡,战争发起,百姓必然遭受战乱之苦;君主自身的德行缺失也是可能造成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君主或贪图享乐,或堵塞视听,或刚愎自用,或亲贤远佞。第二部分为先秦诸子对亡征的不同论述。儒墨的分歧在于对礼乐的认识上。儒家礼乐治国,认为失礼乐会引起社会秩序的紊乱。墨家则提出节用、节葬和非乐的观点,认为礼乐亡国。儒道的分歧在于君主应有为还是无为。儒家认为君主应该提倡仁义礼智信,否则百姓愚钝,不知向善。道家则提倡绝圣去智。儒法在德治与法制上存在分歧。《吕氏春秋》则在诸子对立分歧的基础上将众家亡征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合。第三部分在亡征通论与亡征异论的基础上,对亡征论背后的思想源流进行探寻,深入探究亡征论出现的原因与亡征论所体现出的诸子思想。并以亡征论为依托,探究先秦诸子的论辩艺术。本文从先秦诸子对亡征的共同论述中总结出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共同因素,从先秦诸子对亡征认识的分歧中深入挖掘出各家主张的相异之处,通过透视先秦诸子对亡征的经验总结来探究其背后的思想源流及文学风貌。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在交通运输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重型起重机械的运输,由于这些设备的运输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经常会引起运输成本的大
个性化推荐服务已广泛应用于新闻、教育、医疗、图书推荐等各个领域,许多知名高校陆续实现了图书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还不完
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是设备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的一个重要前提,由于设备工况以及自身固有状态的差异,剩余使用寿命的精确预测是非常困难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深
我们是从教近三十年的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饱尝了酸甜苦辣。可我们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一直感觉到当教师光荣而幸福。怎样才能做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西秦岭甘肃、青海交界一带中生代火山岩较为发育,火山岩组成以安山质、流纹质为主,均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SiO2的质量分数为56.67%78.17%,平均69.7
近期,万博宣伟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发布了全新《亚太区食品消费趋势报告Ⅱ》,把中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吃货们聚到一起,看看他们对"吃"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曾记得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