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伐对杉木林分生长优势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g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是中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对维护国家木材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抚育间伐是改善人工林结构、促进保留木资源获取的主要措施。所以,分析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资源竞争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分宜县年珠林场青石湾的杉木密度间伐林为研究对象,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生长优势与林龄、累积间伐强度、保留株数密度以及这些变量相互作用关系;基尼系数与林龄、累积间伐强度、保留株数密度以及这些变量相互作用关系;生长效能与林龄、累积间伐强度、保留株数密度以及这些变量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生长优势与生长效能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合理经营杉木人工林提供有效的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试验以杉木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Binkley等(2006)的生长优势模型假说的第二阶段,丰富了生长优势模型假说在各树种间发生的普遍性,但在试验中未观测到第四阶段的出现。杉木未间伐林分(A密度:1 667株·hm-2)的生长优势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负生长优势出现在林分14年生之前,14年生之后并未出现。(2)抚育间伐促进了杉木林林分内大树的生长,累积间伐强度越强,大树的生长速率越不成比例。杉木密度间伐林(B密度:3 333株·hm-2;C密度:5 000株·hm-2;D密度6 667株·hm-2;E密度:10 000株·hm-2)的生长优势伴随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生长效能则呈下降趋势。当不同密度杉木林间伐到同一密度后,累积间伐强度越强,样地的生长优势越高,林分生长效能越低;同一累积间伐强度下,生长优势随初值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林分生长效能呈相反趋势变化。(3)杉木密度间伐林生长优势的变化规律与基尼系数不一致,只有当间伐促进林分内小树生长的时候,基尼系数的变化规律才会与生长优势一致。杉木林分水平的生长优势伴随间伐的进行呈上升趋势变化,而基尼系数却随间伐的进行呈下降趋势。(4)生长优势的出现是林分内各树木之间生长效能差异分化的结果。未间伐样地的生长效能以及间伐样地的生长效能与生长优势未呈相同的方向变化,且林分内生长效能差异随着生长优势的增加而增加。生长优势越接近于0值,林分生长效能越大,林分蓄积量增量也越大。当不同密度杉木林间伐到同一密度后,累积间伐强度越强,样地的生长优势越高,林分水平的生长效能也越小。(5)低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使得生长优势更趋近于0,林分生长效能更高,有利于各株树均衡生长,提高大径材的产量。高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不仅可以收获小树,而且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强,生长优势增加,还可以促进林分内大树的生长,最终收获大径材。
其他文献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1872),是一种主要危害栎类树种的钻蛀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和俄罗斯远东)。该虫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但仅在吉林和辽宁省暴发成灾,且吉林和辽宁省的成虫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地理种群的以3年为周期的同步性羽化行为。东北林区栗山天牛局部成灾可能与成虫周期性羽化行为和区域性生态因子均存在关系,为摸清该虫局部成灾的潜在
学位
粗皮桉、尾叶桉因其良好的速生性、适应性等,成为我国重要的桉树改良树种,它们的种间杂交种因在速生、抗病等方面具有突出优点,在新品种开发、育种理论研究中都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对粗皮桉与尾叶桉间杂交种的了解主要集中在生长量等性状,而对其抗逆能力、木材性质等重要性状及其遗传特性缺乏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分别以1.5年生、5年生人工杂交子代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它们的材积生长、抗病指数、木材性质、单板用材性质等性状的
学位
厘清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关系及未来发展模式下可能出现的权衡,对三峡库区城镇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秭归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域产水量、碳储量以及土壤保持量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特征及权衡关系,并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自然发展情景(Ba U)、生态保护情景(EP)和综合发展情景(CD)下的土地利用,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探讨了下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确定较优
学位
在微电子器件微小化、多功能化及高集成化的持续驱动下,IC集成封装的微互连密度需要大幅度的提高,这要求微互连点的尺度快速地减小,特别是代表着最高集成度的三维IC集成封装。微互连点尺度的急剧缩减将导致其可靠性问题:3D IC集成键合过程下层芯片钎料微互连点的重熔坍塌,导致微互连点的性能失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在微互连点中所占体积比增加,致使其早期
学位
蒙古栎作为我国分布最北的耐寒、耐旱的落叶栎,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诸多研究证明蒙古栎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变异程度,结果显示其分化程度高低不同,这与其取样范围密切相关。因而本研究收集蒙古栎分布区范围内的7省40地蒙古栎种质资源,从表型遗传变异和DNA分子遗传变异对其幼苗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果:(1)蒙古栎幼苗生长性状、光合参数、叶表型性状和叶片解剖结构等表型性状
学位
本文以一所地方高校A大学为例,系统分析2013-2019年在校留学生的发展变化,包括留学生规模、留学生源国、经费来源、学历结构、专业分布等基本情况,研究地方高校在创建“双一流”过程中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机遇,采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推进趋同化管理等措施,突破国际化教育发展的管理瓶颈,提升学校的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及国际化教育水平。
期刊
石斛属(Dendrobium Sw.)为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珍稀濒危附生植物,具有较高药用和观赏价值。选取高生物碱含量的三种药用石斛:束花石斛(D.chrysanthum)、紫瓣石斛(D.parishii)、报春石斛(D.primulinum),取其茎、叶和花为材料,研究了三种石斛的生物碱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比较了三种石斛生物碱分布的异同点。以报春石斛为例,探索石斛抗癌活性的物质
学位
随着电子器件逐渐趋向于小型化与集成化,设备中的电子器件的数量也呈指数增长,任意焊点的失效都会导致电子器件的损坏,因此电子焊料的可靠性逐渐受到重视,提高电子焊料可靠性的方法成为了近些年锡焊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焊点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为几百纳米至几微米,常规方法难以直接测算其形成与生长过程,多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本文通过采用改进嵌入原子(MEAM)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学位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于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为世界濒危的大型涉禽,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对于东方白鹳的迁徙研究主要通过历史调查记录和迁徙停歇地、越冬地和度夏地的观察记录等进行推断。卫星跟踪技术虽有利用,但收集数据甚少。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关于东方白鹳及中途停歇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东方白鹳度夏地的个体,且多集中于对东方白
学位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世界极危(CR)鸟类,全球种群数量估计为3500-4000只,东部种群占全球种群总数的99%。我国东北松嫩平原是白鹤东部种群的重要迁徙通道,吉林莫莫格湿地是其重要的中途停歇地。白鹤在该区域主要取食盐碱湿地中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nipponicus)的地下球茎。藨草沼泽的生境状况直接关系到白鹤的能量补给和迁徙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