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聚焦技术的三维测量方法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结构元器件在半导体加工检测、MEMS组装、生物医学、航空航天、量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要实现微结构元器件的高精度加工,必须建立相应的高精度测量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三维测量方法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了基于自动聚焦技术的三维测量方法,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实现微小物体的三维测量,本文基于聚焦恢复深度算法(DFF)原理,设计开发了基于自动聚焦技术的三维测量系统,系统包括光学成像单元和运动控制单元,实现了对微小物体的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本文在基于Retinex算法的理论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测量过程中,工业摄像机采集的图像质量影响着测量结果的精度,图像质量受光照、相机内部数模转换时造成的噪声等影响。为提升质量,使用改进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弥补了光照不均现象,增强了图像内部的细节信息。利用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将本文提出算法与常见图像增强算法进行实验对比,该算法表现最优,使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图像增强,为后续系统自动聚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本文提出高频方差信息熵清晰度评价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图像中高频分量邻域的方差信息熵,实现了15μm步进序列图像的聚焦判定,通过清晰度定量评价指标对本文提出的算法与常用评价算法进行实验对比,该算法表现最优。被测物表面点高度的测量依靠于自动聚焦技术,通过本文提出的高频方差信息熵算法,配合对聚焦评价曲线的高斯拟合,可精确判定聚焦位置,用于获得被测表面点云在空间中的高度信息,从而实现三维测量。本文设计搭建了测量系统实验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了三维测量实验。在系统验证实验中,选取标准量块与1.5mm高的标准台阶作为被测对象,进行了聚焦功能测试与三维测量测试。系统实现了15μm步进序列图像的聚焦判定,利用标准量块验证了测量系统的自动聚焦功能,在同一位置进行8次重复性自动聚焦实验,该位置高度的标准差为2.82μm;利用1.5mm标准台阶完成了三维测量,上台阶表面点到下平面的平均距离为1.499mm,标准差为0.012mm。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实现了“爆炸性”增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风险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如何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科学推进消费金融创新,实现消费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选择日益多样化,传统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各类销售模式也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企业开始追求便捷的、低成本的营销方式,同时还要获得更高的销售额,银行业传统的电话营销模式有待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为银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式,实现对现有客户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地分析过往营销数据,从而实现客户分类,提高自身竞争力。改变传统的电
随着我国城市快速的发展,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尤其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上形势严峻,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高速、绿色、安全的公共交通方式日益受到关注,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而慢行交通由于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常与轨道交通配合使用,成为轨道交通主要接驳系统。由于轨道交通强大的运能导致了站点周边的人流集散率极大,而现状站点周边环境仍存在功能不健全、设施不完备、停车管理混乱,使得慢行出行效率低
学位
痤疮消方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方,已有10余年的使用史,主要由大黄、栀子、蒲公英等5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消肿,祛瘀散结之功效。临床上用“
本文介绍了开利公司空气处理单元产品及现有生产线的特点。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而采取的定制化的产品设计导致装配产品所需的工时差异巨大,同时工时不平衡状况突出。制造
CO_2-烃类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可以为二氧化碳驱油、煤液化、超临界萃取等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基础数据。特别是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埋存,达到减少温室效应和提高原油采出率的双重目的。目前已测定的CO_2-烃类二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已经非常多,但缺少三元及多元相平衡数据,尚不能满足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要求。利用现有的二元相平衡数据发展和优化状态方程,使状态方程能通
在金属材料中,扩散是实现物质传递的唯一方式。目前,关于温度对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深入到原子层次的动力学方面研究比较少,在原子层次上的微观机理还不是非常清楚。特别是扩散反
Koszul代数,d-Koszul代数,分段-Koszul代数都是只有一个跳跃度的Koszul型代数.为了突破这个局限,吕与赵于2010年引入了(ρ,λ)-Koszul代数,它是一类新型的Koszul-型代数,有任
Fano效应起源于量子干涉的共振和非共振过程,已经在广泛的物理领域中被观察到,例如:中子散射、原子光化电离、拉曼散射、量子阱的光吸收谱、扫描隧道显微镜以及微波散射等,它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