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布垭导流大跨度隧道信息化施工及有限元数值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98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跨度隧道建设的不断涌现,现行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已经不能满足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需要,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隧道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技术是新奥法(NATM)原理修建隧道的三大支柱之一。新奥法的理论基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尽可能保护隧道围岩原有强度,允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并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变形动态的隧道开挖支护的原则,使隧道围岩的变形与限制变形的结构支护抗力保持动态平衡,使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随着岩土理论、量测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发展,信息化施工有助于建立针对重大坍塌和破坏事件的报警系统,从而实现施工的安全和经济的目标。本论文结合湖北清江水布垭导流隧道工程,对大跨度隧道信息化施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量测原理、信息采集及量测设计、量测信息分析及反馈、施工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重点放在量测信息分析及反馈上。根据获取的量测信息,尤其是位移信息进行分析,依照各种经验方法和极限应变准则,以及有限元理论分析综合进行反馈,把握隧道的初始地应力及开挖时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规律,确认围岩和隧道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合理的支护时机和支护参数,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追求工程经济性。同时,对水布垭导流隧道的大跨度地下隧道工程施工力学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对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保证,同时为隧道设计参数的优化及设计变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矿产资源逐渐枯竭,而我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却在逐年增加,因此矿柱回采是我国矿山面临的紧迫问题,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合理回采金属矿柱和
环境激励下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无需对结构施加荷载,只利用结构在风力、地脉动等环境激励下所测得的响应数据即可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目前,基于环境振动测试试验的响应数据,将
中国是世界上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滑坡地质灾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面临严重的滑坡地质灾害,其滑坡
水泥土是工程中常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之一,其造价低,环境污染少,设计灵活,施工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边坡加固、基坑围护、注浆堵水等工程。近年来,水泥土的工程应用及研究有
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轴压比的限制,框架柱截面大、剪跨比小,在结构底部经常形成短柱甚至超短柱,短柱延性差,地震时容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而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学位
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由此理论形成的桩端后注浆桩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本文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研究桩端后注浆技
EPS颗粒混合轻质土是一种轻质、高强的新型填土材料,通过将原料土、EPS颗粒、水泥和水混合搅拌后养护而成,具有施工技术方便、工程性能良好、成本低廉的优点,并且能充分利用
随着对近年来历次大地震中结构震害特征的认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倒塌性能开始受到了广泛关注。现阶段对结构地震倒塌性能分析时,通常选用某种特定类型的地震动作为激励。然而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常用结构形式,也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领域。大跨空间结构自重轻、柔性大、阻尼小、自振频率低,对风荷载比较敏感,风荷载已经成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