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精神的家园——试论毛姆在探索主题中对东方的利用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国内的毛姆研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断展开,研究成果极为丰硕。但现在针对毛姆的东方题材的小说研究相比对他其他作品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也比较少。由此本文试以毛姆探索题材作品中对东方利用这个角度切入来分析作家认识东方的过程,展示他复杂的东方文化情结,以及探索意义。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以及东方学相关理论来研究。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在引言部分简单介绍毛姆的东方题材的创作情况,梳理毛姆这类作品在国内、国外的研究状况,明确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并且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文部分的第一章则主要以毛姆探索东方为主线,分析作家认识与利用东方的过程。第一节,从毛姆认识东方的发端之作《人生的枷锁》入手,结合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以及作家个人经历分析主人公菲利普形成东方文化情结的过程,以及他通过东西之恋来遥想、思考东方。第二节从毛姆实地涉足东方的作品《面纱》入手,展现作家在理想与现实的东方中摇摆与构建,分析作家产生文化落差的原因。第三节《刀锋》作为毛姆探索旅程的最后一部作品,分析作家对其东方探索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提出“东为西用”的思想,说明最后探索失败的原因。 在第二章则从两方面论述了毛姆的利用东方探索的意义和困难,以及留给我们的启示。一方面,由于毛姆的探索属于当时向东转向潮流中一分子。另一方面,毛姆提出的“东为西用”的想法,从东方角度来审视自身的文化都给西方人以启迪;同时,他的探索也留下了现实意义—东西文化只有在在交流中才可能达到互补与发展,但是这是何其困难的啊!结语部分对毛姆探索作简要回顾,并提出笔者写作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探讨、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孟浩然,襄州襄阳人。诵读《孟浩然诗集》,我们发现,无论在家乡还是客居他乡,孟浩然都对以襄阳为中心的荆襄地区有着深沉的热爱和强烈眷恋。孟浩然心中,有
现代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西方话剧被引入中国后生根、萌芽,不断民族化的历程。郭沫若作为现代剧作大家,其话剧创作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然而就目前对郭沫若戏
《绛守居园池记》为中唐文学家樊宗师所撰,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全文仅七百多字,艰深险怪,晦涩难懂。陶宗仪《辍耕录》:“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艰深奇涩,人莫能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