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民族化相关论文
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剧界形成了一种写实主义一统天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独尊的局面。在这样的演剧氛围中,被邀请来华指导共和国戏......
"中国演剧体系"是在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命题,是东西方戏剧观对峙与撞击的结果。它的探索产生于话剧民族化的最初理性觉醒,迷茫于写......
话剧《茶馆》是我国著名戏剧导演焦菊隐先生在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探索道路上的经典之作。作为《茶馆》的总导演,焦先生巧妙地吸......
引用格式: 李静.话剧民族化视角下的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表演[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75-82. 中图分类号 :J805;I05......
中国传统戏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不仅滋养了我国的戏剧家、导演、演员,也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不少西方戏剧......
如果说启蒙现代性、话剧民族化、“人的戏剧”与现实主义等构成了中国现代话剧的百年传统,那么“五四”话剧则奠定了这个传统的基......
张庚早在1939年就提出了“话剧民族化与戏曲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并对此关键问题作了极具学术前瞻性和纲领性的论述。在张庚的戏......
焦菊隐的话剧民族化探索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主要分析和阐述他在话剧借鉴戏曲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从其青......
“国剧运动”派在中西戏剧比较中获得了新的学术视角,提出了创建民族戏剧的理论主张,打破了中西戏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开启了话......
话剧的民族化是20世纪中国戏剧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及由其倡导的中国民族话剧演剧体系的构建,则毫无疑......
中国话剧要立于世界戏剧之林,除了要具有新锐而正确的能够引领大众的思想之外,还必须具有本民族美学特性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具体地......
<正> 离开了田汉的名字,一部中国话剧史将不知从何写起,这个说法是毫不夸张的。是他,创作出“五四”以后第一批独具风格的话剧剧本......
中国现代性思想困境,即中西古今的二元对立,体现在戏剧观念中,最初是新剧与旧戏、话剧与戏曲之争;为了超越这个二难境界,人们提出......
“方法派”表演理论是一种以斯氏体系为基础并结合美国本土文化,发展而来的戏剧影视表演理论。它的出现可谓改变了美国戏剧影视表......
学位
焦菊隐(1905年12月-1975年2月)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初期的总导演兼副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出形式,被当时中国话剧界......
话剧作为外来的戏剧样式,它汲取了传统戏曲的合理因素,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经历了从“杂合”“融合”到“化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历史剧热潮,是作家们主动“配合”形势的结果。“配合”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他们的艺术想象与表现,但由戏剧的“......
话剧 《广陵散》的“选择”命题超具有独特的人生况味,剧作家从“竹林七贤”的人生选择中提炼的是独立的个体人格;导演从古典戏曲......
戏剧翻译是焦菊隐戏剧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他戏剧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的戏剧理论发展和戏剧导演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老舍的《茶馆》是京韵语言运用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话剧民族化的问题。语言大师老舍是开启京韵话剧的代表人物。可以说,......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汤显祖作品《牡丹亭》完成至今已有四百余年之久,闻名遐迩。作为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牡丹亭》无论是文本形式还是舞台搬演,......
以现代审美主义作为对中国戏剧整合趋势进行学术探讨的核心理念,在这一学理性原则之下对与此相关的话剧民族化命题予以辨析。话剧......
195 0年代后期至 1960年代初期展开的“话剧民族化”论争 ,要“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话剧 ,在戏剧创作和舞台演......
《雷雨》和《北京人》是曹禺的两部经典之作,这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一部是他前期佳构剧的、浓墨重彩的、突出强烈戏剧性的戏剧样式的......
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是中国话剧民族化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艺术实践上体现出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的融合,这一......
陈白尘主要是一位戏剧家,他并没有发表过系统而集中的关于戏剧理论的见解,其戏剧理论一方面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在他的创作中,一方面......
话剧民族化一直以来是戏剧界重点探讨的话题之一。五四时期,以对话为主的话剧从西方引进中国,掀起了改良旧戏、创建新剧的热潮,传......
中国话剧民族化问题由来已久,名噪三度而未有定论,理论的持续乏力使得该话题陷入长坐冷板凳、居于边缘化的尴尬处境。中国话剧民族......
话剧《蔡文姬》借鉴传统戏曲美学精神与外在表现形式,完美的融入到话剧舞台上,是话剧民族化的代表之作。该剧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
中国现代喜剧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外国喜剧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汲取了传统戏剧创作的精粹,实现了现代喜剧民族化的积极探索。1937-1......
一部20世纪中国话剧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西方话剧在中华大地上生根、萌芽、成长并逐渐民族化的历史。话剧艺术自传入中国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