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业银行面临的诸多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诱发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小微企业的资信状况普遍不太好,使得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各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也存在或大或小的漏洞。而在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信贷关系中,客户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制度、信贷监管等信息途径较多,也较为容易;而银行难以对每个信贷客户的全部信息进行全面的把握,这就形成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加严重。因此,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体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从K银行零售公司条线2016年经营分析报告中可发现,其南京分行在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收入均位分行首位,但其不良贷款率却高于平均值。因此分析南京分行的小微企业客户信用评级,找出问题所在,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客户的信用评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从六个方面展开:第一,通过文献回顾,为本文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首先对小微企业和小微金融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然后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第三,列举了当今小微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评级方法,对方法进行比较和选择。第四,详细地分析了K银行南京分行的基本情况和现有小微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然后分析了在客户的信用风险评级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针对原有评级体系的缺陷提出新的评级指标,构建新的评级体系,并使用新旧两套评级体系对A企业的进行评级,展现新评级体系的优势。第六,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结论,并就不足之处做出进一步的展望。本文的意义在于找到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K银行南京分行小微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体系进行改进,为今后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