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线,是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西段,自萨嘎以西至中印边界地区出现以混杂堆积为特征的南北两条分支,夹于南北两条分支混杂堆积之间的是一套主要由古生界与三叠系组成的仲巴微地体。在仲巴微地体西部一带分布有一套绿片岩相的浅变质岩,被认为是仲巴微地体的变质基底,早期划分中称为齐吾贡巴群,地层年代确定为震旦-寒武纪,后期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该套地层有不同的划分。本次工作对仲巴微地体上马攸木山口一带该套绿片岩相浅变质岩中的石英岩、白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期通过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该套地层的沉积时代提供约束。同时通过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及峰值对比,对其物源区及构造亲缘性进行分析探讨。石英岩中最年轻的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年龄为421Ma,此外还有457Ma、473Ma、476Ma年龄的分布,白云母石英片岩中最年轻的四组碎屑锆石年龄为402Ma、403Ma、407Ma、409Ma,因此该套地层沉积的时代不会早于402Ma,结合前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在该套绿片岩相浅变质岩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及岩性组合特征,本文认为研究区地层时代属于早泥盆世。石英岩样品中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980Ma,这一年龄分布与西羌塘、特提斯喜马拉雅、高喜马拉雅~950Ma年龄峰值的分布非常相似,而与拉萨地体、澳大利亚西部地区1170Ma峰值特征明显不同。白云母石英片岩年龄集中分布于402Ma-711Ma之间,峰值年龄为491Ma,其年龄分布特征与石英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出现巨大的差异,同时碎屑锆石形态特征显示其为近源沉积,暗示在当时研究区可能发生了物源的改变。石英岩中980Ma的碎屑物可能来源于高喜马拉雅甚至印度Eastern Ghats与南极洲的Rayner地区,石英岩及白云母石英片岩中~500Ma碎屑物可能来源于冈瓦纳大陆印度板块边缘早古生代造山运动地区。通过碎屑锆石年龄峰值对比认为仲巴微地体属于大印度-特提斯喜马拉雅-西羌塘构造体系,而与拉萨地体不具有板块亲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