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KGJBNLRBKJGWI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化疗药物心脏毒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促进神经元存活和分化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心脏中有表达,多项临床研究发现血浆BDNF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同时研究发现BDNF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k B)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胰岛β细胞凋亡。然而,BDNF在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脏功能异常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BDNF在急性心肌缺血和慢性阿霉素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首次从细胞凋亡角度考察BDNF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调控微小核苷酸(micro RNA,miRNA)以及Akt通路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时间分别为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取心肌缺血大鼠左心室肌组织和外周血以及急性心梗患者外周血样本。应用酶联免疫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浆中BDNF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BDNF和Trk B蛋白表达。另取雄性昆明小鼠,缺血前心肌多点注射BDNF,分别检测其对心肌细胞凋亡,心肌梗死面积,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及活性。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心肌缺血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梗死区,边缘区,非缺血区)miR-195的表达情况。然后采用乳鼠原代心室肌细胞,缺氧和H2O2(100μM)处理模拟缺血损伤。分别采用MTT法和TUNEL染色考察miR-195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心肌梗死大鼠尾静脉注射miR-195反义寡核苷酸(antagomiR-195)检测抑制miR-195对心脏功能和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等方法,阐明BDNF和miR-195之间的相互作用。选取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注射阿霉素(2.5 mg/kg,3次/周,ip)和/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0.4μg/kg,1次/天,iv)两周。分别采用透射电镜、HE染色、TUNEL染色、超声心动图等检测BDNF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外实验采用H9c2心肌细胞,经阿霉素(1μM)和/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400 ng/m L)处理24小时。采用TUNEL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技术考察BDNF对阿霉素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Bad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急性心梗患者及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BDNF水平显著增加,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中BDNF和Trk 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DNF预处理可减少小鼠心梗面积和血清LDH活性,并且可增加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改善心梗小鼠心脏功能。此外,BDNF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的表达和活性。大鼠缺血心肌组织以及缺氧或H2O2处理心肌细胞中miR-195表达均显著增加。同时,H2O2诱导心肌细胞中BDNF及Trk B蛋白水平也明显上调。抑制miR-195可减轻缺氧和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力。此外,antagomiR-195显著改善梗死大鼠的心脏功能。靶点验证结果表明Bcl-2是miR-195的直接靶点。BDNF可抑制miR-195的表达及其促凋亡作用,这一作用可被其清除剂Trk B-Fc所逆转。阿霉素给药大鼠左、右心肌室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BDNF注射后BDNF及Trk 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DNF可显著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心脏功能不全。同时,BDNF可增加阿霉素处理H9c2细胞的活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DNA损伤。BDNF可上调Akt和下游分子m TOR和Bad的磷酸化水平,但不影响p38 MAPK和ERK通路。此外,BDNF抗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可被Trk B-Fc及Akt抑制剂(Akti)所逆转。结论miR-195具有促缺血性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抑制miR-195可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脏功能。BDNF/Trk B通过调控miR-195/Bcl-2通路抗缺血性心肌细胞凋亡;通过激活Akt/m TOR-Bad通路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本研究首次揭示BDNF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防治心肌损伤提供新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想象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例)和试验组(n=41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想象力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随访3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结论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的重要特点是以单元为组织单位,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组织要件,从"导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这五个方面进行编排,让教学更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序列性。所以,站在单元的角度进行教材解读,具有必要性。确定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期刊
背景及目的脓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异常,表现为急性脓毒症凝血病,严重时发生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目前的研究显示与促凝物质释放和内皮损伤相关,但是机制仍不明确。在细胞未激活时,磷脂酰丝氨酸(PS)被严格限制分布在细胞膜的内侧面。当细胞激活或凋亡时,磷脂酰丝氨酸在多种酶的作用下转至细胞膜的外表面。脓毒症时血小板激活甚至凋亡,细胞表面均有磷脂酰丝氨酸暴露。磷脂酰丝氨酸不仅可以为内外源X因子活化和
背景及目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4)是血液中视黄醇蛋白的特异携带载体。小鼠中Rbp4缺失会导致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异常,同时伴随组织结构改变,如中央视网膜内网层突触减少。为了明确在RBP4-/-小鼠中,人类RBP4蛋白的表达是否可以缓解该表型,我们制备了人源化Rbp4h RBP4orf/h RBP4orf小鼠。方
喉鳞状细胞癌(LSCC,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具有高度侵袭性,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Long non-coding RNA),长度大于200nt,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Lnc RNA H19在多种肿瘤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H19在喉鳞状细胞癌中如何发挥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想研究H1
背景及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及方法,AP的临床治疗在当今生物医学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仍是各位同道所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AP致病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长久以来,AP发病早期的两项特征性改变,即腺泡细胞内大量空泡的堆积及胰酶的提前激活,一直是AP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多项报道提示AP发病早期腺泡细胞内的空泡是自噬源性
背景及目的在各临床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方案中,放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但是部分患者在接受放疗后会发生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a,RP)。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病率很高,约有10%-37%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并且部分患者最终因此导致死亡,而目前没有较明确的预测肺癌患者放射性肺
背景及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nc RNA)广泛参与NSCLC的发生和进展。lncRNA HOTTIP已被鉴定为几种人类癌症的致癌基因,但其在NSCLC中的作用仍然未知。本研究旨在确定HOTTIP在NSCLC中的表达和功能;HOTTIP、HOXA13在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对细胞迁移、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
背景及目的乳腺癌大多数是雌激素依赖性的,luminal型乳腺癌较其他类型复发风险低,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对于此类患者预后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许多研究报道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可以大致反应人体的免疫状态。一些血常规参数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肺癌、胃癌、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目前这些外周血常规参数是否与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尚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luminal型乳腺癌患
背景及目的血友病A是一种临床最为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F8基因突变而导致凝血因子VIII蛋白量的异常或功能异常。F8基因突变谱广泛,包括无义和错义突变(59.83%)、剪切位点突变(6.72%)、小的缺失和插入(22.46%)、大缺失(9.18%)、大的插入/复制(1.12%)、复杂重组(0.52%)和调节异常(0.17%)。此外,45%和2-5%的严重的血友病A病例分别是由内含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