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L.A.Zadeh于1965年提出模糊语言进行研究以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但把商务信函中的模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为数不多。模糊语言可以用于表达作者对事物认知的程度,表明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因此在商务信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从事对外贸易的人士在国际贸易往来的信函中对模糊语言的使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选择50封询价函和50封回价函为语料,探索其中模糊语言特点,旨在析出影响询价函和回价函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情况的潜在认知因素。本研究基于Hyland和Varttala对模糊语言研究的分类及状态分布测试,结合实体语料分析,重新把模糊语言范畴化为认知词汇和认知结构。认知词汇包括情态动词、认知形容词、认知副词、认知动词、认知名词,认知结构涵盖if条件从句、被动结构和间接缓和语。本文收集了10家宁波外贸公司的询价函和回价函共100封,按模糊语言的分类对其使用频率和分布比例进行归类统计。统计结果表明:(1)询价函和回价函中所使用的模糊语言的范畴和分布频率排序基本一致,即两种信函中都优先使用了认知形容词、副词和情态动词;(2)卖家在回价函中使用的模糊语言要远多于买家在询价函中使用的模糊语,目的是让买家感受到其礼貌、真诚及可信度,削弱话语的主观性,有助于卖家在意外紧急情况中逃脱负责;(3)从框架语义学角度看,影响模糊语言在两种语料中的使用状况的因素可以归为文化典型性和认知视角的差异,即社会价值观、思维模式、经济形势、买家或卖家视角等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