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收发机数字前端的设计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种通信标准的激烈竞争和频率资源日益紧张,软件无线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软件无线电是一种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兼容多种通信标准的方法,它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等特点。数字前端是伴随软件无线电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数字前端处于软件无线电收发机的数模、模数转换器与数字基带之间,起到连接两者的桥梁作用。因此,一个功能齐全、兼容多种通信标准的数字前端模块是实现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根据软件无线电基本思想搭建起来的收发机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前端的设计架构。提出了兼容多种收发机控制和数据率转换的可配置数字前端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兼容WCDMA、TD-SCDMA、GSM、EDGE等多种通信协议。其次,在系统架构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发射机数字前端实现的各个功能及其必要性。在采样率转换模块上采用了先进的分级级联的方法,利用半带滤波器与CIC滤波器的特性,分五级组成一个多协议共用、可配置的升采样率转换模块。实现了从不同协议的基带数据率到同一个口标数模转换器采样时钟(26MHz)的转换。同时,发射机数字前端还根据整体发射机系统要求,分析和设计了对载波泄漏消除环路的中心控制和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频谱的实时控制的关键技术。实现了31dB的载波泄漏消除,和准确的发射功率谱控制。再次,在接收机整体架构分析基础上,描述了接收机数字前端实现的各个功能及其重要性。实现了可配置的降采样率转换模块。实现了从共同的模数转换器时钟(26MHz)到各个协议基带不同数据率的转换。同时,针对接收信号中包含多种邻道干扰和失配干扰等因素,设计了IQ失配补偿器和信道选择器,实现了对IQ两路失配的补偿,以及对邻道(-40dB)的抑制。同时,分析接收信号能量波动特性,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增益范围在0~63.75dB,控制步长为0.25dB的数字增益控制器。最后本文所论述的数字前端设计技术在SMICO. 13μm工艺上进行流片,实现了一个可以兼容GSM、EDGE和TD-SCDMA多种无线通信协议的收发机数字前端。测试结果得到发射机数字前端发射GSM信号的EVM特性为1.080;发射TD-SCDMA信号的EVM为1.07%;接收机对邻道衰减达到40dB,接收GSM信号通路对EVM恶化影响为3.38°;接收TD-SCDMA通路对EVM恶化影响为2.6%。总的数字前端功耗为1.63mW。
其他文献
莱西市在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中,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流程再造,推动审批服务深层变革,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米”,走在了审批服务改革的快车道上.
单壁碳纳米管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准一维材料,根据结构不同,其导电特性可表现为半导体型或金属型。在纳米电子学器件应用中,单根半导体型碳纳米管作沟道的场效应晶体管能够同时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对新型功能材料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磁电材料作为一种能够集结多种磁性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材料,它不但具有铁电、铁磁、压电等单一铁性能,并且各个单一铁性能够通过彼此的相互耦合,产生新的其它特性。比如,铁磁性和铁电性两者单一铁性之间通过有序参量的相互耦合产生了新的“磁电效应”。基于磁电材料在器件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正受到人们的广泛研
我走过很多条路,它们满载着我回不去的岁月,沉甸甸的,尘封在记忆里.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如电影里的蒙太奇镜头,扑面而来.rn小时候,和伙伴们经常徜徉于山花烂漫的乡间小径,漫无
期刊
单源真空共蒸发制备CuInS2薄膜,氮气保护对薄膜进行适当的热处理。研究不同Cu、In、S元素配比和热处理条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仪、手动轮廓仪、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测试仪等对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化学成分、膜厚、光、电性能等进行测试表征。实验给出蒸发用的Cu、In、S混合粉末中S原子比X的选择极为重要(实验选
晚秋,再次踏上胶东故土,感慨万千.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胶东人,为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我背井离乡,浪迹天涯.但幸运的是,我成了一名共产党党员,得以重归故土,于2019年1 0月18日
期刊
晶体振荡器(XTAL)和压控振荡器(VCO)是许多无线接收机芯片的重要组成电路,其性能直接影响了接收机的整体性能,如相位噪声等。不同接收机系统对VCO和XTAL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论
中生菌素是一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非常有效的农用抗生素类生物农药。本实验对中生菌素介导的水稻悬浮细胞与白叶枯病菌互作中,三种主要防御酶POD、PPO、PAL活性及POD、PPO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