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迅猛发展,各座城市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而大量建、构筑物均要求有大而深的基坑作为基础条件。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确保基坑周边其余既有建(构)筑物的不受影响及保证安全,并且为建(构)筑物的基础及地下室的顺利施工提供优异的环境,让基坑开挖施工能顺利实施,要求对深基坑开挖采取必要且有效的支护措施。因此,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设计、施工,成为了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仙葫分院门诊住院综合楼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为现实案例,对此工程项目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和现场监测。经过多方案的比选,此工程项目在难以施工常规桩锚支护的区域设计了一种“局部主体建筑参与基坑支护的支撑方式”,组合项目基坑范围其余位置的桩锚支护形成了一项新型联合支护方式。作者为完成支护桩、内支撑的受力选型设计工作,通过PKPM、广厦等多种结构设计软件对结构主体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计算、复核证实可行后,将此新型联合支护方式应用于了本工程项目,并对施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服务,同时通过跟踪监测基坑的变形结果,采用此支护方式后基坑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规范及施工要求,且工程造价比常规内支撑方式方案节省30%以上,创造了较好社会效益及经济价值。“局部主体建筑参与基坑支护的支撑方式”,可在一侧先建局部主体建筑与另一侧支护桩之间设置水平支撑,利用局部主体建筑与支护桩共同抵抗基坑外超载和土压力,进而开挖另一侧建筑基坑,为施工该部分主体建筑提供作业空间。先建主体建筑为抵抗水平推力必须与水平支撑协调设计,使之达到既能抵抗水平推力,又能满足规范对普通建筑的各种要求,而先建一侧主体建筑后,既减少了内支撑的跨度,先建主体建筑上部又能同时施工,达到节省造价和工期的双重效果。在本项目之前国内基坑支护中未曾有过与本文支护形式相关的设计及施工内容,“局部主体建筑参与基坑支护的支撑方式”创新性强、技术含量较高、能有效节省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对建筑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