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一浮是近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位儒学大师,与梁澈溟、熊十力齐名,然而学界对马一浮先生其人其学所知甚少且争议颇多,对马一浮先生的关注显然不足。现有的马学研究的通行做法是将“六艺论”作为马一浮的学术文化观,将“义理名相论”作为其哲学思想,而从“复性书院”的教育实践中引申出其教育思想,或者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其诗学。笔者拟撇开这一流行的研究范式,而以“复性”立论,标明其宗趣,彰显出马先生为学的一贯之道。
本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从从近代以来的学术文化背景出发,结合马一浮先生本人的人生际遇,试图为马一浮先生思想的形成寻求一个背景式的说明。第二章就马一浮先生所理解的道德形上本体予以阐释,为马一浮先生“复性”思想的开展提供形上本体论的根据。第三章围绕如何才能“复性”的问题具体探讨了马一浮先生为此所设定的四种修养功夫,以及功夫之间的彼此涵摄关系。第四章对经由“复性”之功夫而成就的君子所显发出的魅力人格及光辉业绩进行了讨论,从形下的角度说明“复性”之效验。第五章从传统文明的延续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困境相互观照的角度,对马一浮先生的“复性”思想所可能具有的建构性意义作了商榷性地探讨。
本文拟透过马一浮先生的视角,对我们已经疏离了的传统,对已经被解构掉了的儒学进行重新的打量与审视。笔者以为这种重新的打量与审视不仅对于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估价自我十分有益,而且对于中国当前方兴未艾的现代化建设与重铸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亦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