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与超越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uixi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轮椅上的史铁生是以思想性而著称的作家,在当代作家中,史铁生也是最有特点与个性的一位,双腿的残疾并没有让他自暴自弃,他不断地挣扎着,并且在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磨砺中艰苦跋涉,终于推翻了生命中的“墙”,进入了文学的世界。史铁生从渴望死到珍惜生命、从思考个体的生命残疾到思索全人类的“残疾”、从对生命的无奈、挣扎到对命运的突围与超越,他对生命不断进行追问,他不迎合市场和取悦世俗,真诚地享受生命的过程,努力重构当代严重失落的人文精神。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史铁生散文中“墙”意象的研究还较少,并且大多局限在文本中对“墙”的阐释上,而没有深入地研究史铁生生命中的“墙”,尤其对存在于史铁生与朋友、亲人、爱人之间的“墙”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很少有人从“墙”意象的角度来阐释史铁生对人本困境的思考与重构人文精神的努力。因此,深入地研究史铁生散文中的“墙”意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生命世界,也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史铁生对人本困境的关注,以及他为重构人文精神所做的努力。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史铁生散文中的意象进行了概括分析。史铁生散文中主要有“地坛”、“孩子与老人”和“墙”三个意象,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地坛”和“孩子与老人”这两个意象。在史铁生的散文中,“地坛”是生命的象征,“孩子与老人”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结束;第二部分对以往关于史铁生散文中“墙”意象的研究做了概述,“墙”就是困境的象征,包括身体上的残缺和精神上的残疾,存在着有形的“墙”与无形的“墙”。人们都在“墙”里挣扎,试图突破。然后通过文本分析分别阐述了史铁生面对“墙”时,他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最后怎样实现对“自身困境”的超越,以及友情、亲情和爱情在史铁生跨越有形的“墙”与无形的“墙”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进而深入挖掘“墙”意象在史铁生生命中的意义;第三部分在史铁生“墙”意象研究的基础上,透过史铁生自身在困境中的挣扎与之后的超越,探讨史铁生战胜那些有形或无形的“墙”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困境”的关注,对生命的终极追问,以及他试图重构人文精神的努力。无论史铁生是否真正的超越了自我,但他终身跋涉在超越的路上的努力,为处在困境中的人们指明了寻找生命意义的方向。
其他文献
植脂末是一类微胶囊化的粉末油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目前工业生产的植脂末所采用的油脂主要为氢化植物油,该油脂中含有10%~60%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危害甚大。本文对大豆油
朱谦之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的真正开创者,这表现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专著并从6个方面做出一定贡献:通过将重点著作作为选题的方式设计篇
物理概念的形成,就是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物理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物理概念的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区域一体化趋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介绍武汉城市圈的概况以及产业结构现状,借鉴
目前依靠大型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已经实现了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埋深3500 m以浅页岩气的规模开发,但随着主体工艺参数的定型,增产效果提高的幅度趋缓,而同期北美地区则依靠缩短簇
《考工记》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名著,是最早的手工艺著作。其崇尚"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设计美学,非常前卫,是一个时代设计的突破,也预示着那个时代设计者的睿智。其中,
现在社会正在经历由事后的救济模式向事前的救济模式转变。而先予执行制度正是在这种转变中应运而生,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且注重及时和有效保护。同时,该制度的
随着国土资源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普及,基于B/S架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系统建设迫在眉睫。为满足便于部署和运维的要求,系统采用基于MVC架构的软件设计体系,提
以"师生全面发展,创新学习理念,构筑学习平台,营造文化氛围"为核心,多措并举,融"书香校园"创建于学校教育教学中,实践书香校园工程,在实践中反思提升,使"书香校园"工程助力美
近年来,语言损耗研究发展迅速,相关研究体系与理论逐步建立。国外学者根据不同的语言层面、不同的习得者个体因素、不同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入且系统的研究,涌现了大批语言损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