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轮椅上的史铁生是以思想性而著称的作家,在当代作家中,史铁生也是最有特点与个性的一位,双腿的残疾并没有让他自暴自弃,他不断地挣扎着,并且在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磨砺中艰苦跋涉,终于推翻了生命中的“墙”,进入了文学的世界。史铁生从渴望死到珍惜生命、从思考个体的生命残疾到思索全人类的“残疾”、从对生命的无奈、挣扎到对命运的突围与超越,他对生命不断进行追问,他不迎合市场和取悦世俗,真诚地享受生命的过程,努力重构当代严重失落的人文精神。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史铁生散文中“墙”意象的研究还较少,并且大多局限在文本中对“墙”的阐释上,而没有深入地研究史铁生生命中的“墙”,尤其对存在于史铁生与朋友、亲人、爱人之间的“墙”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很少有人从“墙”意象的角度来阐释史铁生对人本困境的思考与重构人文精神的努力。因此,深入地研究史铁生散文中的“墙”意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生命世界,也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史铁生对人本困境的关注,以及他为重构人文精神所做的努力。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史铁生散文中的意象进行了概括分析。史铁生散文中主要有“地坛”、“孩子与老人”和“墙”三个意象,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地坛”和“孩子与老人”这两个意象。在史铁生的散文中,“地坛”是生命的象征,“孩子与老人”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结束;第二部分对以往关于史铁生散文中“墙”意象的研究做了概述,“墙”就是困境的象征,包括身体上的残缺和精神上的残疾,存在着有形的“墙”与无形的“墙”。人们都在“墙”里挣扎,试图突破。然后通过文本分析分别阐述了史铁生面对“墙”时,他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最后怎样实现对“自身困境”的超越,以及友情、亲情和爱情在史铁生跨越有形的“墙”与无形的“墙”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进而深入挖掘“墙”意象在史铁生生命中的意义;第三部分在史铁生“墙”意象研究的基础上,透过史铁生自身在困境中的挣扎与之后的超越,探讨史铁生战胜那些有形或无形的“墙”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困境”的关注,对生命的终极追问,以及他试图重构人文精神的努力。无论史铁生是否真正的超越了自我,但他终身跋涉在超越的路上的努力,为处在困境中的人们指明了寻找生命意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