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尔街的贪婪与对金融衍生品无所不用其极的创新导致了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而在国内,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捐款负担论、天价年薪及多名企业家犯法被拘等事件,使中国企业家的形象遭受严重打击;马云在第十次世界经营者大会上,首次提出论断:金融危机宣告了旧商业文明的终结,“新的商业文明即将诞生”。新商业文明对每一位企业家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都让“企业家精神”一词重回舆论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界也开始重新反思“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内涵。与此同时,当西方管理技巧被人们在商战中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却有许多企业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希望能从本土智慧中,汲取当前企业家正在缺失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本文涉及管理学、中国传统哲学等领域的知识,主要运用了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国内外杰出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为实践基础,重新界定了企业家精神;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佛道三家思想为文化背景和理论渊源,以杰出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为佐证,阐释了企业家精神的应有内涵。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家精神的概念界定: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及其对于企业使命与企业伦理的根本看法与观点。(2)企业使命: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企业使命在于“利他”。(3)创新精神:企业家及其企业惟有在确立“利他”企业使命的前提之下,以“利他”使命作为企业创新精神持续的内在驱动力,对创新精神的坚守才能持久。(4)企业伦理:企业伦理理念是儒家的“仁者爱人”。企业在与客户、员工、股东、其他企业、社会公益的关系中所遵守的伦理原则是:①企业与客户:见利思义,先义后利;②企业与员工:制民之产、行善教;③企业与股东:主忠信;④企业与企业:对合作者:立人达人,对竞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企业与社会公益:泛爱众且爱物。本文的理论意义体现在:(1)本文企业家精神的界定较为全面、清晰、系统,或可对企业家精神研究统一分析框架的建立,有所启示;(2)当前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关注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对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本文的实践意义体现在:(1)本文企业家精神的界定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家精神伦理层面欠缺的问题,对于澄清企业界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认识有所助益;(2)对“企业家应了解传统文化哪些方面的思想,又将这些思想应用于企业经营的哪些方面”,有所启示。(3)对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要经营企业”和“如何经营企业”做出了一定的回答,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创新点体现在两方面:(1)企业家精神的界定与内涵阐释。本研究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界定与内涵阐释较为全面、清晰、系统,或可对企业家精神研究统一的分析框架的建立有所帮助。(2)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综合研究视角。就目前所知的文献,涉及儒家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文献不足二十篇;涉及佛家、道家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还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