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色彩在女性译者笔下的稀释——陈小慰汉译《使女的故事》的社会学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85年发表的小说《使女的故事》因其悬测题材、反乌托邦主题及其所包含的女性主义意识吸引了学界的广泛注意,也使她成为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2001年,由女性译者陈小慰教授翻译的中文版《使女的故事》在中国出版,此后,中国学者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然而,大部分目光都聚焦在小说内容,其译文至今却少有关注。
  本文的主题分为两大部分。首先从词语表达、人物刻画和与性相关的描写三个方面,对陈译本和源语文本中女性主义色彩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原文中的女性主义色彩在陈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如通过委婉和夸张等手法淡化了女性主义的词语表达,通过淡化受害者的悲惨命运和施害者的罪恶行径淡化了女性主义的人物刻画,同时女性主义对与性相关的描写也被淡化了。
  接着,运用布迪厄社会学中的三个关键概念——场域、资本和习惯——探究了陈译淡化原作女性主义色彩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就翻译场域而言,中国相对保守的文化和社会场域无形中对译者的翻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使译者一改原作的直接和开放,而选择了更委婉的表达方式。其次,就翻译资本而言,受当时阿特伍德在中国知名度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译者翻译时的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均十分有限,这使她在当时的“翻译场域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几乎没有深入挖掘小说的意识形态空间,只能首先满足出版商和读者的要求,注重译作的可读性。再次,就翻译惯习而言,译者一方面十分重视译作的文学性,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受众意识。这种惯习使陈译行文流畅且颇具文采,但同时却忽略了原作女性主义色彩的忠实表达。
  总之,陈小慰作为女性译者,通过各种策略有意无意地稀释了原作的女性主义色彩。这种稀释不仅是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所致,也与译者的翻译资本和自身的翻译惯习有关。运用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对这一现象及其内外部原因进行探讨,对于回顾和探索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肯·克西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他的《飞越疯人院》是反文化运动的经典之作。该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奖项,激起了人们对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反思,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解读和阐释,使人们对该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生态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的文学批评理论。有别于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以文本或人物为核心来解读文学作品,该理论更加注
学位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代表作《秘密花园》被誉为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该书自1911年出版以来,深受全世界儿童和成年人的喜爱。书中讲述了性格乖僻的主人公随着花园复苏自我觉醒的故事。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母性关爱等角度研究该作品,也有学者解读主人公玛丽的成长蜕变之旅,认为玛丽的华丽蜕变应归功于周围人的引导。然而,虽然这些评论家剖析了玛丽借助外
莫言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常以中国乡村生活作为写作背景,通过描绘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莫言小说在西方世界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译作的成功。该小说的英译者是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的葛布莱特,他对莫言作品的译介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归化,异化以及编译。本文选取四部莫言最具传统文化特质的小说英译本为例,将原文对迷信文化的书写与译作的处理
学位
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结构特殊、内涵丰富且通俗易懂等特点而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研究者意识到仅仅从静态形式结构解释或动态的认知过程剖析歇后语都无法充分地揭示其本质。因此,学者们尝试将静态的分析模型和动态的认知模型结合建构互补理论分析框架,从而全面地探索歇后语的认知生成机制及语义建构过程。蒋向勇,周京励等人从概念整合理论(简
学位
语义通达是连接内心与外部世界的纽带,在语言沟通中主要以听觉和视觉两种形式传递信息。视觉语义通达的研究机制较为成熟,听觉语义通达的工作机制虽然备受关注但争议不断,因此有继续完善的必要。然而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偏低,远落后于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听不懂,看得懂”现象广泛存在,究其根本是尚未明确影响双语者二语听觉语义通达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听觉语义通达的工作机制,对影响二语听觉语义通达的
学位
说唱音乐的语言主要来自于黑人英语,虽然它被认为是社会底层人民的交流方式,但在说唱音乐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黑人英语,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说唱语言。说唱音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今流行音乐中最成功的音乐风格之一。说唱音乐从诞生之初就混合着非洲裔美国人的政治诉求和社会改革意识,这种音乐形式为终日生活在贫民窟,穷困潦倒的非洲裔美国人提供了逃避现实的一个心灵慰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位
新闻语篇一直是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热点领域之一,然而,关于环境报道的新闻语篇尤其是关于中国环境报道的批评性研究却很少。因此,本研究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为理论框架,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从三个层面来研究美国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在文本层面,通过及物性和情态等分析工具对新闻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在话语实践方面,依据互文性考察新闻的语言表征;在社会实践层面,从新闻价值,社会影响
学位
多模态语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是多年来多模态研究发展的有力保障,跨学科应用则是多模态研究不断创新的动力之源。  政府门户网站及时提供海量信息与服务,它已成为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主要桥梁,其建设是政府对外交流的有效渠道,国际交流的网络纽带,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举措。  本研究通过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图像,文本与体裁在地方政
学位
生活中广告处处可见,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广告通过报纸、杂志、海报、电台以及电视等媒介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因特网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广告传播媒介。事实上,广告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告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广告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文化价值观。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产商和广告商也越来越
学位
近年来,课堂测评日益成为语言测评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两大参与者受益于课堂测评,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他们的课堂测评观念以及教师的课堂测评实践将有利于探索出更高质量的课堂测评活动。然而,国内已有的研究大都聚焦于大型标准化测试,课堂测试的作用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英语师生课堂测评观念以及教师的课堂测评实践活动,同时揭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