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干性胸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干性胸膜转移(dry pleural dissemination,DPD)的危险因素,筛选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中可能成为危险因素的变量,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且被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伴干性胸膜转移的91例患者为DPD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内行手术治疗且被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无胸膜转移的患者108例为非DPD组。将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寻找非小细胞肺癌DPD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约登指数得出相关阈值。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DPD与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P<0.01)、影像学表现为胸膜下结节(P<0.01)、胸膜增厚(P<0.01)、胸膜牵拉征(P=0.024)、淋巴结肿大(P=0.007)、病变横断面最大测量直径(P<0.01)及术前癌胚抗原(CEA)值(P=0.004)显著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P<0.01)、影像学表现为胸膜下结节影(P<0.01)及病变横断面最大测量直径(P<0.01)是DPD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横断面最大测量直径的阈值为2.75cm。两组间凝血功能比较,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P=0.002)、D二聚体升高(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PT、APTT、TT无组间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考虑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若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影像学表现为胸膜下结节或病变横断面最大测量直径大于2.75cm时,DP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比无胸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PD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有着稳步、持续的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9年末,我国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次,对外劳务合作在深化双边经济合作、缓解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矛盾、助力扶贫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外务工人员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
目的:探讨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于2012年10月-2019年6月因AO B2型胸腰段骨折于我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确定骨折分型及椎间盘损伤程度。疼痛程度测量包括腰痛VAS评分,神经功能评估采用ASIA分级,影像学测量包括胸腰椎后凸C
背景:脓毒症是机体对严重感染的一种宿主反应,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应用吸附材料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可以通过清除循环中的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改善患者预后,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救治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时,应用oXiris滤器的CRRT是否能控制炎
目的:将阿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与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为wAMD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视力预后。方法:将纳入研究的50例新诊断wAMD患者随机分组:阿柏西普组(n=25)和康柏西普组(n=25)。分别于第0周、第4周、第8周、第8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康柏西普)0.05ml。分别于第0周、第4周、第8周和第12
目的:为确定遗传性易栓症孕妇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与未使用低分子肝素相比是否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方法:通过meta分析验证遗传性易栓症孕妇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结局指标包括活产率,流产率,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胎盘早剥发生率等。由两人分别进行纳入文章筛选及数据提取,若出现争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起至2018年1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收治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97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2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63.47±7.99)岁。对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
【目的】建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复位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此几何模型在术前预估不同病例的枢椎理论复位距离及理论复位角度,指导术中量化复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建立几何模型并测算相关数据,并在术中根据计算所得理论复位距离选择相应高度的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C1-2小关节间,进行量化复位。术后对比理论和实际
背景: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四。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术前血清尿酸与淋巴细胞比值(Uric acid to lymphocyte ratio,ULR)在行D2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287例行胃癌D2根治术的AG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根据术前ULR水平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前合并无症状白细胞尿(ASL)患者与围术期炎性指标的关系,是否会导致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加重,延缓患者术后康复,甚至导致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对无症状白细胞尿患者围术期个体化治疗的方案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收集了自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初次于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将尿常规白细胞计数>13为界限,分为无症状白细胞尿组与正常组。收集纳入患者围手术期相
第一部分比较卫星征和岛征预测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卫星征(Satellite sign,SS)和岛征(Island sign,IS)是良好的预测血肿扩大的平扫CT(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征象。本部分研究旨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中比较SS和IS在预测血肿扩大和功能预后的预测能力。材料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