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世界食品生产与消费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茶叶作为全球消费最普遍的饮料性产品,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茶叶保健功能的发挥和消费健康风险,而且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消费和贸易国,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对我国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尽管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作为中国传统特色农产品——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至今仍相对单薄,尚缺乏系统研究,尤其是尚未从微观层次上系统地研究茶叶质量安全的特殊性、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对茶叶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安全茶叶生产绩效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思考展开研究的。 本研究的思路为:在对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茶叶质量安全特性为出发点,采用笔者对浙江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调查数据资料,实证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及其对安全茶叶生产的影响,并从生产技术、产业组织及政府管理的角度评价安全茶叶生产绩效,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上揭示影响茶叶质量安全性的内在机理,提出市场化与国际化背景下提升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制度条件与政策选择。按照上述思路,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系统地回顾与评述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柠檬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并从中归纳与演绎出对研究茶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结论。 第二部分是对茶叶质量安全特殊性的研究。首先从茶叶质量和茶叶安全性的角度分析茶叶质量安全的内涵,提出“过程安全”是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实质,并分别从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和安全指标评价茶叶质量安全,最后剖析了茶叶交易特性与质量安全的关系,明确了安全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特性。 第三部分是国内外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比较研究。以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进口国和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等出口国为例,从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持体系等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外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状况,比较研究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茶叶质量安全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第四部分是基于调查数据展开的茶叶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实证分析。在生产者方面,在提出茶叶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一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茶叶企业和茶